五十肩 不是50歲族群的專利
衛福部桃園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芷涵表示,五十肩多發生於50~60歲,女性發生率稍高於男性。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關節囊滑液膜發炎、纖維化,導致發生沾黏,造成整個關節囊又厚又緊,因而產生疼痛及活動角度受限。
五十肩的發生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即原因不明,只能說是體質問題,大多數的病人是次發性,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免疫疾病的患者;中風之後手無法動作的患者;肩關節旋轉肌肌腱受傷,因疼痛而不敢活動的患者;以及肩膀長期不活動,如骨折需固定的患者。
及早治療,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症
李芷涵表示,五十肩的病程大約2~3年,之後可能自癒,疼痛會減輕或消失,沾黏組織會「去沾黏」使活動角度恢復。但約有40%的患者無法完全去沾黏,會殘留後遺症,肩膀的活動角度無法回復到完全正常,手的動作會受到限制,影響部分日常生活。不過,若是能夠及早治療,肩膀活動角度的恢復,會改善很多。
如果有病人希望僥倖成為那沒有殘留後遺症的60%而不接受治療,那麼可能得經歷2~3年漫長且難以忍受的病程。因此,李芷涵建議,須妥善治療,不但可縮短病程,也比較不會殘留後遺症。
患者年齡有下降趨勢
目前3C產品盛行,電腦族、手機族大幅增加,李芷涵說,門診中有許多長期頻繁使用電腦、手機的年輕族群,都因為肩痛而就診,有些病患經檢查後,竟罹患了五十肩,病患也頗為詫異,認為自己還年輕,怎麼會罹患五十肩?
使用3C產品造成不適,在臨床並不少見,原因就是長期使用不正確姿勢,使得肩膀及手部肌肉僵硬緊繃、循環不佳,造成肌肉受傷,又沒有讓肌肉獲得良好的修復,在惡性循環之下,有些人就發展成五十肩。
李芷涵提醒,雖然五十肩好發於50歲上下,但並非此年紀的人肩膀痛,都是五十肩引起的,因為肩膀的組織複雜,包括骨頭、肌肉、肌腱、神經、關節囊等,每個部分都可能造成肩痛,頸椎問題也可能轉移造成肩痛,因此必須就醫診斷,才能找出病因。
5種治療方式
◎口服藥物:
大多使用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使用方法、使用多久,因病人狀況及醫師判斷而異。
◎注射針劑:
可在肩關節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降低滑液膜發炎的情況,治療比較強烈的疼痛,改善肩膀的活動度。建議越早注射越好,及早控制住發炎狀況,之後的組織纖維化及沾黏,就不會太過嚴重。注射之後可維持多久藥效因人而異,建議與醫師討論注射的次數和間隔,以免病況惡化,或疼痛影響病人情緒及生活品質。
◎復健治療:
五十肩患者務必搭配復健治療,一開始以降低病人疼痛、增加患肢活動角度為目標,會為病人執行熱敷、電療等,以軟化組織及增加循環,並由物理治療師協助病人執行肩關節鬆動術。待病患疼痛減輕之後,會加入較積極的角度活動運動。最後,在病患的疼痛及活動角度都改善後,便會加入肌力的訓練。
◎關節囊擴張術:
當病人進行復健的效果不理想時,可施行「關節囊擴張術」。此療法以超音波導引,將針置入關節囊中,注入液體,有些醫師會摻入維生素、麻藥、葡萄糖水或生理食鹽水等,每位醫師的配方不同,運用物理的方式將沾黏的關節囊撐開。需要施打的次數因病況而定,1~5次不等,將沾黏的關節囊撐開後,活動角度會改善許多,建議配合復健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外科手術: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鵬遠提醒,由於肩關節沾黏或發炎,與五十肩、頸椎壓迫的症狀很相似,因此,神經外科最重要的角色,在於分辨出此疼痛是否為頸椎所造成。若是頸椎神經壓迫(包括頸椎椎間盤突出、長骨刺),可藉由手術的方式來解除問題、改善症狀。
不少五十肩病人因為無法承受疼痛,或不耐復健科需要長期治療,因此求診神經外科施行「高頻熱凝神經阻斷術」來進行止痛治療,解除大部分的疼痛之後,才能有好的情緒來進行長時間復健。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29期】
五十肩的發生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即原因不明,只能說是體質問題,大多數的病人是次發性,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免疫疾病的患者;中風之後手無法動作的患者;肩關節旋轉肌肌腱受傷,因疼痛而不敢活動的患者;以及肩膀長期不活動,如骨折需固定的患者。
及早治療,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症
李芷涵表示,五十肩的病程大約2~3年,之後可能自癒,疼痛會減輕或消失,沾黏組織會「去沾黏」使活動角度恢復。但約有40%的患者無法完全去沾黏,會殘留後遺症,肩膀的活動角度無法回復到完全正常,手的動作會受到限制,影響部分日常生活。不過,若是能夠及早治療,肩膀活動角度的恢復,會改善很多。
如果有病人希望僥倖成為那沒有殘留後遺症的60%而不接受治療,那麼可能得經歷2~3年漫長且難以忍受的病程。因此,李芷涵建議,須妥善治療,不但可縮短病程,也比較不會殘留後遺症。
患者年齡有下降趨勢
目前3C產品盛行,電腦族、手機族大幅增加,李芷涵說,門診中有許多長期頻繁使用電腦、手機的年輕族群,都因為肩痛而就診,有些病患經檢查後,竟罹患了五十肩,病患也頗為詫異,認為自己還年輕,怎麼會罹患五十肩?
使用3C產品造成不適,在臨床並不少見,原因就是長期使用不正確姿勢,使得肩膀及手部肌肉僵硬緊繃、循環不佳,造成肌肉受傷,又沒有讓肌肉獲得良好的修復,在惡性循環之下,有些人就發展成五十肩。
李芷涵提醒,雖然五十肩好發於50歲上下,但並非此年紀的人肩膀痛,都是五十肩引起的,因為肩膀的組織複雜,包括骨頭、肌肉、肌腱、神經、關節囊等,每個部分都可能造成肩痛,頸椎問題也可能轉移造成肩痛,因此必須就醫診斷,才能找出病因。
5種治療方式
◎口服藥物:
大多使用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使用方法、使用多久,因病人狀況及醫師判斷而異。
◎注射針劑:
可在肩關節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降低滑液膜發炎的情況,治療比較強烈的疼痛,改善肩膀的活動度。建議越早注射越好,及早控制住發炎狀況,之後的組織纖維化及沾黏,就不會太過嚴重。注射之後可維持多久藥效因人而異,建議與醫師討論注射的次數和間隔,以免病況惡化,或疼痛影響病人情緒及生活品質。
◎復健治療:
五十肩患者務必搭配復健治療,一開始以降低病人疼痛、增加患肢活動角度為目標,會為病人執行熱敷、電療等,以軟化組織及增加循環,並由物理治療師協助病人執行肩關節鬆動術。待病患疼痛減輕之後,會加入較積極的角度活動運動。最後,在病患的疼痛及活動角度都改善後,便會加入肌力的訓練。
◎關節囊擴張術:
當病人進行復健的效果不理想時,可施行「關節囊擴張術」。此療法以超音波導引,將針置入關節囊中,注入液體,有些醫師會摻入維生素、麻藥、葡萄糖水或生理食鹽水等,每位醫師的配方不同,運用物理的方式將沾黏的關節囊撐開。需要施打的次數因病況而定,1~5次不等,將沾黏的關節囊撐開後,活動角度會改善許多,建議配合復健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外科手術: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鵬遠提醒,由於肩關節沾黏或發炎,與五十肩、頸椎壓迫的症狀很相似,因此,神經外科最重要的角色,在於分辨出此疼痛是否為頸椎所造成。若是頸椎神經壓迫(包括頸椎椎間盤突出、長骨刺),可藉由手術的方式來解除問題、改善症狀。
不少五十肩病人因為無法承受疼痛,或不耐復健科需要長期治療,因此求診神經外科施行「高頻熱凝神經阻斷術」來進行止痛治療,解除大部分的疼痛之後,才能有好的情緒來進行長時間復健。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