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血壓高減鹽 反而吃出問題

魏小姐接獲醫院通知,她的母親因為路倒送急診,她趕赴醫院,以為媽媽是中風、還是心肌梗塞,但醫師告知,魏媽媽血鈉過低,電解質不平衡而暈眩昏倒。詢問病史和飲食習慣,魏小姐說,媽媽平常很注意健康,低鹽、低糖、低油,飲食很清淡,煮菜幾乎不放鹽,吃外食還要過水,因為魏媽媽沒有慢性病,研判可能是飲食問題導致低血鈉。醫師提醒,低血鈉也有可能造成腦細胞損壞等危險的急性症狀,飲食三低很好,但也不要過度。

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劉純君說,該院有位老太太,每年都會昏倒兩三次,在一次她值班進行衛生教育,才發現老人是因牙口不好,很少吃蔬菜水果,肉也咬不動,吃得很少,因為怕高血壓,所以煮什麼菜幾乎都不加鹽,導致缺鈉引起。

限鹽、吃錯鹽也可能引起缺碘,劉純君說,一位小妹妹已經3、4歲了,體型過小,又有新陳代謝低、反應慢等類似呆小症症狀,檢查後發現嚴重缺碘,原來是媽媽為了讓女兒更健康,聽說一般的鹽不好,就買了很貴的外國進口岩鹽,但國人飲食缺碘,食鹽加碘已經是數十年來的政策,而許多的高價進口鹽幾乎未額外加碘,小朋友又不吃海產類食物,由於幼兒正值生長階段,缺碘導致生長荷爾蒙不足影響發育,趕快緊急進行補充碘的飲食計畫。

缺鈉、缺碘,破壞身體健康

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說,這幾年台灣流行高價位的進口岩鹽、陸鹽,結果真的有因為過度講求健康,聽說玫瑰鹽、岩鹽比較健康美味的民眾,把全家的鹽都換成進口鹽,一般人可能偶爾偷吃一些外食,但這些講究健康的人特別節制,為了健康,食物全部自理,沒想到卻越來越覺得沒體力、思考反應都變差,檢查後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問題。

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原因不少,所以,在詢問患者的飲食狀況時,才發現原來是為了健康,子女孝順特別買了高價的進口鹽給父母,但因這些進口鹽未額外加碘,導致缺碘引起了甲狀腺功能低下。

謝安慈表示,一般的海鹽也含有碘,但是含量不足人體所需,再加上一般的飲食中,很難攝取到足夠的碘含量,台灣早年民間流行過「大脖子」病,這些人脖子腫大,反應慢、無力、易疲倦、皮膚粗糙等,後來調查發現,是缺碘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從此台灣就有在鹽中加碘的政策,所有國產鹽都要額外添加碘,才使國人脫離大脖子病威脅,而許多進口鹽並未額外添加碘,所以,購買食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產品包裝有沒有註明添加碘。

飲食須減鹽、低鹽,但不要矯枉過正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大家都怕高血壓,都要減鹽、限鹽,擔心鈉攝取過高,但是,其實在臨床上醫院急診中發現因為低血鈉而被送急診的人不少,雖然健康的飲食要低鹽、低糖、低油,但也要有適量的鹽,因為鈉能維持身體基本的滲透壓,血鈉過低會讓人的體力變差,電解質不平衡嚴重者,可能導致昏睡,甚至造成腦細胞損壞,血鈉不足的患者,反而要在水中加鹽、緊急注射生理食鹽水吊點滴。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由於現代人飲食過鹹,減鹽、低鹽的飲食策略是必須的,不過不要矯枉過正,鈉攝取過高不好,但是太低也很危險,在醫院常看到很多老年人一來就是低血鈉症,倘若血鈉低於每百毫升120毫克以下(120mg/dl),會有意識不清、抽搐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