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抗暑防曬小物
目前防曬的方式還是以擦防曬乳為主,輔以遮蔽性的物理性防曬,除了依照需求挑選之外,還要正確使用,才能真正達到防曬、避暑的效果。
1.防曬乳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鍾稟彥表示,挑選防曬產品,重點在於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防曬能力,防曬能力除了防曬強度以外,包含均勻度、防水性等,都是可以參考的依據。
紫外線(UV)中會造成曬紅、曬傷的是UVB,而會造成曬黑、曬老的是UVA,因此,一般常見的防曬指標,大概有包含針對UVB的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防曬係數),以及針對UVA的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 UVA防護等級)。
SPF指的是「在光源照射下,塗抹防曬品能延長皮膚產生曬紅、曬傷現象的『時間倍數』」,此差距只在延長曬傷的時間,而非阻擋紫外線的效果,因此,SPF25~30適合室內防曬,SPF50則適合長時間的戶外活動;而PA則是代表「防止曬黑、曬老的能力」,根據+號多寡分為四個等級,+號越多,即表示防曬黑、曬老的效果越好。
鍾稟彥特別提醒,在戶外活動時,防曬乳可能會因為人體流汗或擦拭動作逐漸失
去保護作用,因此,建議每兩個小時就該補充一次,以維持效果,塗抹時要注意擦均勻,尤其是頸背、耳朵等大家容易忽略的部位。
皮膚黑的人不用防曬?
「膚色黑的人還是要擦防曬!」鍾稟彥強調,身體遇到紫外線時,會製造黑色素沈澱保護皮膚,也會使得膚色加深,而膚色較黑的人雖然不容易曬傷,但仍會接收紫外線。所以,皮膚比較黑的人千萬不要忽略保護,以免長期累積變成皮膚癌病變的因子。
2.遮陽衣物
鍾稟彥表示,衣物準備的原則很簡單,以寬鬆舒適、輕涼透氣為主,皮膚要盡量避免「直接曝曬在太陽下」。選擇淺色系的衣服可以減少吸熱,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也能降低暑氣,還有遮陽帽、薄外套、口罩等,也可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有計畫要去山區、林區或雜草茂盛的地方,可以挑選密合度高的衣服來防止蚊蟲叮咬,但材質最好也要兼顧透氣;去海邊遊玩時記得帶副太陽眼鏡,因為海水會反射紫外線,挑選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能保護眼睛不會受到強藍光的直射,以免埋下日後得到白內障的危機因子。
3.降溫小物
若是豔陽高照的出遊日,陽傘、小扇子以及濕紙巾等,都是可以考慮攜帶的降溫小物,可幫助週圍環境與自己的身體來降溫、降暑氣。挑選遮陽傘時,要留意其標籤說明,除了選擇傘布密度、抗紫外線塗層的材質以外,顏色也是挑選的重點,顏色越深的傘,表示透光率越低,抗紫外線的性能也就越好。而小扇子及濕紙巾也是目前頗受歡迎的消暑小物,以濕紙巾或濕毛巾擦拭,可以降低體感溫度、減緩不適。
4.水壺和水
「最重要的就是水分!」鍾稟彥不斷強調,夏日出門,一定要隨身攜帶白開水,無論室內或戶外活動,每隔半小時就要記得補充一次水分,一次至少200c.c.,而且別等口渴才喝,因為當感到口渴時,就表示身體已經開始進入缺水狀態。此外,炎熱的天氣,應盡量避免一次就喝大量冰水來「急速冷卻」,以免過度刺激血管,也切勿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
台灣屬於島嶼型氣候,一到夏天不僅烈日當頭,相對濕度也偏高,常常造成又悶熱又潮濕的天氣,因此防曬意識絕對不可缺少。最後鍾稟彥提醒,夏季除了出遊之外,長時間在外工作的人也是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平時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的狀況,適當休息,才能避免熱傷害。
1.防曬乳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鍾稟彥表示,挑選防曬產品,重點在於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防曬能力,防曬能力除了防曬強度以外,包含均勻度、防水性等,都是可以參考的依據。
紫外線(UV)中會造成曬紅、曬傷的是UVB,而會造成曬黑、曬老的是UVA,因此,一般常見的防曬指標,大概有包含針對UVB的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防曬係數),以及針對UVA的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 UVA防護等級)。
SPF指的是「在光源照射下,塗抹防曬品能延長皮膚產生曬紅、曬傷現象的『時間倍數』」,此差距只在延長曬傷的時間,而非阻擋紫外線的效果,因此,SPF25~30適合室內防曬,SPF50則適合長時間的戶外活動;而PA則是代表「防止曬黑、曬老的能力」,根據+號多寡分為四個等級,+號越多,即表示防曬黑、曬老的效果越好。
鍾稟彥特別提醒,在戶外活動時,防曬乳可能會因為人體流汗或擦拭動作逐漸失
去保護作用,因此,建議每兩個小時就該補充一次,以維持效果,塗抹時要注意擦均勻,尤其是頸背、耳朵等大家容易忽略的部位。
皮膚黑的人不用防曬?
「膚色黑的人還是要擦防曬!」鍾稟彥強調,身體遇到紫外線時,會製造黑色素沈澱保護皮膚,也會使得膚色加深,而膚色較黑的人雖然不容易曬傷,但仍會接收紫外線。所以,皮膚比較黑的人千萬不要忽略保護,以免長期累積變成皮膚癌病變的因子。
2.遮陽衣物
鍾稟彥表示,衣物準備的原則很簡單,以寬鬆舒適、輕涼透氣為主,皮膚要盡量避免「直接曝曬在太陽下」。選擇淺色系的衣服可以減少吸熱,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也能降低暑氣,還有遮陽帽、薄外套、口罩等,也可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有計畫要去山區、林區或雜草茂盛的地方,可以挑選密合度高的衣服來防止蚊蟲叮咬,但材質最好也要兼顧透氣;去海邊遊玩時記得帶副太陽眼鏡,因為海水會反射紫外線,挑選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能保護眼睛不會受到強藍光的直射,以免埋下日後得到白內障的危機因子。
3.降溫小物
若是豔陽高照的出遊日,陽傘、小扇子以及濕紙巾等,都是可以考慮攜帶的降溫小物,可幫助週圍環境與自己的身體來降溫、降暑氣。挑選遮陽傘時,要留意其標籤說明,除了選擇傘布密度、抗紫外線塗層的材質以外,顏色也是挑選的重點,顏色越深的傘,表示透光率越低,抗紫外線的性能也就越好。而小扇子及濕紙巾也是目前頗受歡迎的消暑小物,以濕紙巾或濕毛巾擦拭,可以降低體感溫度、減緩不適。
4.水壺和水
「最重要的就是水分!」鍾稟彥不斷強調,夏日出門,一定要隨身攜帶白開水,無論室內或戶外活動,每隔半小時就要記得補充一次水分,一次至少200c.c.,而且別等口渴才喝,因為當感到口渴時,就表示身體已經開始進入缺水狀態。此外,炎熱的天氣,應盡量避免一次就喝大量冰水來「急速冷卻」,以免過度刺激血管,也切勿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
台灣屬於島嶼型氣候,一到夏天不僅烈日當頭,相對濕度也偏高,常常造成又悶熱又潮濕的天氣,因此防曬意識絕對不可缺少。最後鍾稟彥提醒,夏季除了出遊之外,長時間在外工作的人也是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平時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的狀況,適當休息,才能避免熱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