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我們在茶園吃飯 x 稻田裡的餐桌計畫

12月,節令小雪與大雪之交,南投竹山的茶園裡有一群人,在薄暮霧色中,為未曾謀面的人,升起爐灶。
而另一群人,沿著蜿蜒的茶路蹣跚,走過廟宇前趁著雨聲稍歇趕緊進行日光萎凋(曬茶)的茶農,走過百年無名護龍合院的低矮瓦簷,走過冬日款款盛開的連排茶花樹,走過木瓜農的溫室,也走過滿山頭一望無盡的茶園,直到盡頭出現了餐桌與爽朗的吆喝聲,而這一切只為了吃一餐飯。



熱血意外的簡單
請客吃飯的是「幸福果食」團隊,「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以「踏在土地上吃在地」為號召,在全台各地的農地上擺起餐桌,用在地食材製作飯店等級的料理。稻田、草莓園、茶鄉,顛覆常識的用餐地點,結合農事體驗與經驗分享的複合式餐桌體驗,套一句團隊在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上的宣傳標語:這是一齣農村行動劇。



「在十分那一場(『十分幸福』,2012年11月10日)結束後隔天,我回到前一天擺餐桌的場地收東西,結果那塊地的主人,不誇張,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了,說他等了20年,就在等,大家回來(回到農村)的那個景象,整整想了20年!」幸福果食的發起人廖誌汶說。這位無論是行事風格還是外型都很草莽的熱血中年,想的卻是很深刻的問題:青年回鄉。從遇見團隊裡另外兩位的成員:簡家旗與Claire,開始發想、籌畫、下鄉、募資,到第一場宜蘭縣三星鄉的「三星米其鄰」活動在網路上掀起廣大迴響,過程不到3個月,媒體效應讓人很容易被這樣的創意所迷惑:到田裡吃一餐,消費一下久違的田園風光,然後呢?但實際上,稻田裡的餐桌只是一系列計畫的前導,「我就覺得很好玩、很殺,可是在這背後,是想要透過這種好玩的事,讓農村被看見,讓青年回鄉成為一種選項,」廖誌汶說道,「而吃是最簡單的體驗。」



人與土地最遙遠的距離
選擇最簡單的東西探討最基本的問題:現代人與土地,究竟離得有多遠?「我講一個故事,在宜蘭三星辦的那一場(三星米其鄰),有一個女生指著田跟我說,謝謝廖大哥,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長在土裡的蔥…但是她指的是水稻!」廖誌汶一臉不可思議地說。當「務農」單單成為一種業種的選項,價值就容易被以「產值」來概算,而如果食用者單純以「消費者」的角度去論斷,農業自然被簡化為除了思考用哪一家的聯名卡可以最省錢的一種「產品」以外甚麼也不算,生活中泡得到的土地可能只有根莖菜葉上所沾附的土。農村成為一種懷舊的意象,但是無論是意象還是被理所當然壓抑的菜價,都沒有辦法在當今社會讓人們思考價格之外的真實價值,更遑論吸引年輕人回到土地。



更多內容..請掌握《TRAVELER Luxe旅人誌》動態,歡迎加入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travelerlu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