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東吳大學透過IT轉型,採原生App邁入e化新歷程



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副教授兼電算中心主任余啟民表示,因為許多API機制成熟,創校百年的東吳大學就可以在前端選擇開發手機原生App的方式,透過各種API存取後端系統而不需要立即打造一套整合性的大系統(圖片來源/iThome)。

每年五、六月春夏之際,因為冷熱鋒面滯留交會,也形成臺灣常見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只不過,天有不測風雲,今年六月二日一場梅雨季的超級大豪雨,造成東吳外雙溪的溪水暴漲,水淹東吳雙溪校區二小時,造成部分師生短暫受困,也是百年老校少見的災難。

當滾滾大水退去後,東吳雙溪校園更是一片滿目瘡痍,不僅溪邊操場的擋網早已受損,連舉辦超級馬拉松比賽的PU跑道更已經泡水泡到爛、無法繼續使用,包括網球場也已經全毀,一場大雨對東吳大學帶來的整體損失,保守估計將近九百萬元。

水漫東吳雙溪校區也讓不少師生受困其中,而還沒到校的學生到底要不要上課,其實是大家最專心的重點。所以,東吳大學在當天下午也立即透過東吳App中的訊息推播功能,告知有下載該App的師生,雙溪校區在下午停課半天的訊息。

東吳大學電算中心主任余啟民表示,東吳大學App已經是學校師生日常工作生活必要的App,在該App建置的第一階段就納入電算中心、總務處以及秘書室所需要的功能,因此,他指出,當總務處在第一時間看到水淹校園造成所有人都寸步難行的情況下,就可以立即透過App推播相關的緊急訊息給東吳大學的師生。

「東吳大學App的開發與應用,是目前東吳大學數位校園非常重要的e化里程碑,不僅可以透過App存取其他既有系統的資料,不需要立即開發一套完整性的大系統外,更可以延伸,做到提高教職員工效率及協助學生就學生活更便利。」他說。

從個資法適法性查驗著手,了解全校各單位核心作業流程

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副教授余啟民在2014年8月1日正式接任電算中心主任一職,他坦言:「沒有資訊專業卻接任電算中心主任,的確是一種創舉也是一種冒險。」對許多人而言,從法律專業跨界到資訊領域是近期最熱門的趨勢,他除了具備科技法律這個領域的專長外,過往其實和電算中心的淵源頗深。

余啟民進一步解釋,以往該校電算中心的所有決策,都會經過一個由各系所派代表組成的電算中心指導委員會的同意後,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而余啟民則是代表法律系,參加這個指導委員會長達十年。

在這十年的過程中,他也經常會從使用者的角度,回報電算中心他所遇到的各種系統使用的問題,從系統的穩定度、UI(使用者介面)的設計,甚至是是否應該增減哪些功能等等,余啟民一直都和電算中心維持頻繁地互動。這個委員會的功能雖然逐漸萎縮,但後來他接任電算中心主任時,卻也因為過往的經歷,相對清楚電算中心的職掌及運作模式。

他上任後立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該如何了解學校總共86個單位的主要作業流程和核心業務;電算中心又應該如何協助各個單位,從協助學校發展的長遠目標中,同時滿足各個單位需求。再者,教育部的私校評鑑一直是私立大學運作時重要的經費來源之一,而他又該如何從電算中心的角度,找到最有利學校在私校評鑑過程中的利基點呢?

因此,余啟民認為可以從個資法著手。

《全文請見iThome(http://www.ithome.com.tw/people/11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