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支持系統 有力支持.持續前行

哺乳,若只單靠媽媽個人的熱情或決心,很容易因為碰到問題就斷然放棄;或是獨自堅持哺乳讓媽媽身心俱疲,未能體會哺乳育兒的愉悅感,十分可惜。反之,若能擁有強大的支持系統,可讓哺乳之路走得不委屈、不崎嶇,而能走得更穩健、更輕鬆、更愉快!

以母乳哺育寶寶,相信是許多家長的理想目標與浪漫心願,但能否能順利完成心願,不能只靠媽媽個人的熱情或意志,是否能有「強大的支持系統」,將是哺乳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為這個系統可幫助媽媽有信心克服萬難,並提供情緒價值和實際的幫助。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哺乳支持系統的內涵

關於哺乳支持系統的內涵,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長暨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指出,「以媽媽寶寶為中心,向外延伸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圓」,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不同層次的影響和協助,共同努力賦予媽媽能力,讓她的哺乳歷程得以順利進行。她針對支持圈說明如下:

第一圈:來自伴侶的支持
伴侶的一舉一動都會深深影響媽媽,若能以理解與耐心在情感上給予鼓勵、生活上提供實際協助、保護免於承受外在的壓力,就是媽媽最大的靠山!

第二圈:生活中會遇到的其他家人,例如長輩、親朋好友等等
最常見的長輩包括自身的父母與伴侶的父母,若是身在大家庭,還有其他親戚,「相對無後援的小家庭,大家庭的成員固然可發揮幫手的功能,但難免有人多嘴雜的問題,對於哺乳有各式各樣的意見,請媽媽請善用他們的手,不用把嘴上的話放在心上」。毛心潔醫師建議,「請媽媽勇於開口,表明自身的需求為何,讓周遭親友了解並適時提供援助」。

第三圈:醫療專業人員與母嬰相關工作人員
「請慎選母嬰親善的醫療系統,包括生產的醫療院所、產後護理之家、兒科醫師」,特別是母嬰親善醫院的母乳哺育10大措施,以支持母乳哺餵,確保母嬰健康和安全為目標,幫助有心餵母乳的媽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在母嬰親善的醫療系統中,有國健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或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可協助媽媽解決各式哺乳問題。毛心潔醫師補充,「與泌乳師不同的是,受過專門泌乳支持訓練的專業人員,有經過認證、考試,謹守職業倫理與規範。哺乳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狀況很多,問題可能來自媽媽或寶寶,有時需要轉介醫療系統進一步檢查治療,而不只是單純把乳房硬塊揉開而已」。

理想的嬰幼兒餵食是從出生開始哺餵母乳,純哺乳到六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以上自然離乳為止。所以不只是產後初期的醫療系統,在這幾年會接觸母嬰的工作人員都會是很重要的支持系統,包括兒科醫師、婦科醫師、月嫂、保母與托嬰中心或幼稚園的老師等等,當遇上各個哺乳關卡時,身邊有人提供專業的泌乳支持與溫馨陪伴的鼓勵打氣,都能讓家長關關難過關關過,達成自己的哺乳目標!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更為廣泛的外圈:從社區支持團體到國家政策
再來的外圈,從社區各式哺乳支持團體到國家政策,哺乳支持團體的同儕互助、團體討論,可讓媽媽找到歸屬感;而國家則以政策法令,打造友善的哺乳環境,毛心潔醫師指出,「亞洲國家中,台灣是第一個制定『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的國家。旨在保障婦女在公共場所哺乳的權利,並提供友善的哺(集)乳環境。在政策法令保障權益之下,哺乳媽媽可建立屬於自己的支持系統」。

打造哺乳支持系統,給媽媽最有力的支持!有泌乳顧問一路相伴,讓哺乳之路充滿愛與力量,持續前行無所畏懼。

【原文刊載於2025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34187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