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 解析網路社群隱私危機

一個想當老師的美國單親媽媽史黛西.史奈德(Stacy Snyder),因為在網路上分享她戴著「醉海盜」帽子喝飲料的照片,被她實習學校的老師發現,認為這是在鼓勵學生喝酒玩樂,有失教育者風範,不願發實習證書給她。

原來,一時好玩分享在網上的照片,傷害竟這麼大!

沒錯,愈來愈氾濫的網路社群分享,已成為抹滅不去的個人隱私危機。這也是全球大數據專家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新書《大數據:隱私篇》(Delete: 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探討的關鍵議題。

現任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的他,是大數據領域知名權威,擔任過微軟、世界經濟論壇等組織顧問,著作《大數據》(Big Data)一書在全球熱銷。2014年,他接受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邀請來台演講,帶動全台灣的大數據學習熱潮!

刪不掉的資訊 造成許多傷害

今年他將在9月再度訪台,新書《大數據:隱私篇》則解析大數據的隱私危機與商機。

麥爾荀伯格直言,自從臉書等誕生後,全球人盲目擁抱網路社群文化,卻不知資訊氾濫的黑暗面。大家忽略了,所有曾上網的資訊完全是刪不掉的,已造成愈來愈多不必要的傷害。

例如原本朋友小圈圈的言論,因為網路傳播力大,就會釀成大事件,像日前台灣女藝人楊又穎,因忍受不了社群留言對她質疑而輕生,歐美早有類似案例。

麥爾荀伯格主張,這些網路分享訊息,應該設定到期日就自動刪除,各國政府更該扮演積極監管角色,要求臉書、Google等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不能等造成傷害再來追究。

對於大數據新趨勢,他還有哪些第一手觀察?以下是專訪精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