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機廠 新風貌
夏季正中午,空氣熱得發燙。緊靠台北市民大道與京華城的台北機廠外圍牆,好似被烤熟,整面牆斑駁焦黑。
圍牆沿著台北市民大道一側,彷彿無止無盡蔓延下去,牆頂上尖刺圍籬,冷冷散發「生人勿近」的警告,自然的,路過的民眾也很難得知圍牆裡到底是什麼。
但自從今年7月19日起,圍牆的大門打開了,開放民眾預約參觀。
每次導覽都由老員工領隊,先從側門邊的小禮堂出發,依序是總辦公室、組立工場、鍛冶工場、原動室、鈑金工場、車件工場,最後是員工澡堂,逛完一圈約兩個半小時。
預約導覽 鐵道迷爭睹百年傳奇
開放至今已吸引很多鐵道迷爭相搶每週三與週六的限量名額,想目睹這幽閉已久的火車工廠百年歲月的面貌。倘現在預約,得要等到三個月後才能參觀。
台北機廠是全台火車的醫院,同時也是台灣火車工業的原鄉。坐落在信義區精華地段,占地17公頃大,一直以來是鐵路局所有,負責火車改裝與維修。
台北機廠最早可追溯至1885年清朝光緒年,當時稱作台北機器局,是劉銘傳開拓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基地。1895年日本人來台後,即改為日本砲兵工廠,1900年又轉移鐵道部,負責鐵路車輛維修,很快地,由於業務量繁雜,場地不敷使用,1935年遷建現址。
二次大戰結束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持續火車修復工作,直至2012年遷址至富岡車輛基地,台北機廠才功成身退。
圍牆沿著台北市民大道一側,彷彿無止無盡蔓延下去,牆頂上尖刺圍籬,冷冷散發「生人勿近」的警告,自然的,路過的民眾也很難得知圍牆裡到底是什麼。
但自從今年7月19日起,圍牆的大門打開了,開放民眾預約參觀。
每次導覽都由老員工領隊,先從側門邊的小禮堂出發,依序是總辦公室、組立工場、鍛冶工場、原動室、鈑金工場、車件工場,最後是員工澡堂,逛完一圈約兩個半小時。
預約導覽 鐵道迷爭睹百年傳奇
開放至今已吸引很多鐵道迷爭相搶每週三與週六的限量名額,想目睹這幽閉已久的火車工廠百年歲月的面貌。倘現在預約,得要等到三個月後才能參觀。
台北機廠是全台火車的醫院,同時也是台灣火車工業的原鄉。坐落在信義區精華地段,占地17公頃大,一直以來是鐵路局所有,負責火車改裝與維修。
台北機廠最早可追溯至1885年清朝光緒年,當時稱作台北機器局,是劉銘傳開拓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基地。1895年日本人來台後,即改為日本砲兵工廠,1900年又轉移鐵道部,負責鐵路車輛維修,很快地,由於業務量繁雜,場地不敷使用,1935年遷建現址。
二次大戰結束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持續火車修復工作,直至2012年遷址至富岡車輛基地,台北機廠才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