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古板的思惟考大學
又到了學測結束後,成千上萬的準大學生及家長們傷透腦筋的時候了!
坦白說,當了20多年的記者,對於資料和資訊的吸收及整合,在職業的養成下,我向來自信,會比一般人來得又快又準。但這幾年翻來覆去的大學入學遊戲規則、入學後的學制、畢業前的學分,都與當年南轅北轍,在處理本特刊時,還真有被打敗的感覺。
別說我們這群局外人不懂了,恐怕連目前正值高中階段的學生、家長和老師,也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難怪前陣子和姊姊聊到明年準備考大學的外甥,她曾很焦慮地問老師:「到底要怎麼弄懂現在的入學制度啊?」「完全不知道從哪裡研究起!」沒想到老師卻說:「媽媽,你根本無需這麼快懂,因為搞不好明年又變了!」
通識教育抬頭 終身學習力迎戰職場
或許真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至少學生、家長和老師可以先掌握產業趨勢、熱門人才的風向,以及將來大學教學模式、課程安排的變化,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之後,才不會一進入大學,都在水土不服中度過。畢業了,更發現自己與現實嚴重脫鉤。
根據《遠見》記者深入採訪研究後發現,未來的大學,真的跟你我想像的不一樣。
首先,將來的大學可能會打破校際的藩籬,能跨校修課;打破時空的界限,沒有固定的修課年限,亦沒有固定的上課空間;打破科際的疆界,念文科的也要懂一點人工智慧,也要了解App的程式設計……。甚至將來的通識教育,還會成為大學教育的主流。
耶魯大學教授Richard Levin說,通識教育才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只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更在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坦白說,當了20多年的記者,對於資料和資訊的吸收及整合,在職業的養成下,我向來自信,會比一般人來得又快又準。但這幾年翻來覆去的大學入學遊戲規則、入學後的學制、畢業前的學分,都與當年南轅北轍,在處理本特刊時,還真有被打敗的感覺。
別說我們這群局外人不懂了,恐怕連目前正值高中階段的學生、家長和老師,也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難怪前陣子和姊姊聊到明年準備考大學的外甥,她曾很焦慮地問老師:「到底要怎麼弄懂現在的入學制度啊?」「完全不知道從哪裡研究起!」沒想到老師卻說:「媽媽,你根本無需這麼快懂,因為搞不好明年又變了!」
通識教育抬頭 終身學習力迎戰職場
或許真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至少學生、家長和老師可以先掌握產業趨勢、熱門人才的風向,以及將來大學教學模式、課程安排的變化,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之後,才不會一進入大學,都在水土不服中度過。畢業了,更發現自己與現實嚴重脫鉤。
根據《遠見》記者深入採訪研究後發現,未來的大學,真的跟你我想像的不一樣。
首先,將來的大學可能會打破校際的藩籬,能跨校修課;打破時空的界限,沒有固定的修課年限,亦沒有固定的上課空間;打破科際的疆界,念文科的也要懂一點人工智慧,也要了解App的程式設計……。甚至將來的通識教育,還會成為大學教育的主流。
耶魯大學教授Richard Levin說,通識教育才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只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更在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