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孩子、找對定位 地方創生再升級

主持╱《遠見雜誌》副總編輯 邱莉燕
與談╱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美伶
小鎮文創創辦人 何培鈞
崇越集團董事長 郭智輝

當有一天台灣剩不到2000萬人,你會怎麼介紹台灣?

這個由《遠見》副總編輯邱莉燕拋出的問題,揭開第11場論壇的討論「地方創生的永續發展」。

國發會定調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計畫從元月啟動,已上路近一年。經常到各地考察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觀察在地方創生成功的方程式中,一定有「人」。她鼓勵中央級的公務員認養家鄉、回鄉服務,也期待各地方政府善用數位工具,例如AI、大數據,來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鏈。

在竹山小鎮打造出全台灣最美麗民宿「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原本是醫務背景,念大學時無意間在竹山發現一座百年三合院廢墟,人生從此不一樣。

他已走遍台灣、大陸活化多個小鎮,並回到竹山用區塊鏈技術來建置數位鎮民計畫,開啟當地社區營造數據分析元年。他認為,地方創生最難的在翻轉思惟,要壯大地方人口,應從基礎教育做起。

找回孩子、找對定位 地方創生再升級

被稱為「全台灣最有錢的賣魚郎」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本業是做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卻在宜蘭打造出鑽石級綠建築的「安永心食館」,做的是海鮮類的食品加工觀光工廠,可說是左手做科技、右手賣海鮮。

已是「企業投資地方」典範的郭智輝提醒,台灣產業要走出去,才能為地方留下永續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