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賣局變身嘉美館 「畫都」風華重現
「猜猜這是哪裡?嘉義車站附近美麗的新地標。」8月中旬,嘉義市長黃敏惠在臉書分享了兩張空拍照,圖中建築運用大量木材與透明玻璃,在夜色中散發浪漫的純樸美感,讓該則貼文吸引超過2000人按讚,並成為近來眾人造訪和打卡的熱點。
黃敏惠透露,這是嘉義市首座古蹟再造空間,未來更將是發展地方美學的重要基地,引起市民共鳴:「好期待!嘉義終於有美術館了!」甚至有人認為「看起來比南美館還漂亮!」
耐人尋味的是,歷經多年醞釀後,終將於10月6日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簡稱嘉美館),何以受獲期待?
步出嘉義火車站,沿著中山路往右走,前方出現一棟典雅的復古建築,門口一棵棵鳳凰木,花木扶疏,大多數市民對它的印象,停留在1936年興建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如今,這邊三棟老舊廳舍和廢棄倉庫,即將以嘉美館的面貌華麗重生。
事實上,嘉美館本身就具有深厚的建築美學底蘊,其最先設計者即是打造松山菸廠中庭、台南警察署(現為台南美術館一館)、林百貨的梅澤捨次郎,正因為如此,1930年代最時興的平屋頂、八角稜柱、幾何線條的弧形空間、與樓同高的直立窗台……等,在館內,可說俯拾皆是。
2013年,確定以此做為嘉美館後,市府便委託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與王銘顯建築師進行規劃和再造設計。
呼應木都,改採CLT工法
過去,阿里山一帶是台灣的林業重鎮,為呼應嘉義過往的「木都」地位,嘉美館捨棄現代慣用的水泥工法,改以CLT(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工法)技術重塑外牆,一來減輕重量,讓內部空間冬暖夏涼,符合節能減碳的時代訴求,更讓整棟建築散發溫柔的美感。
此外,建築團隊拆除了原先的警衛室,增建挑高三層樓的展示空間,串連三棟相鄰的建物,把整個空間和動線打通,並賦予視覺通透的大面積玻璃帷幕,讓內外景象連成一氣。漫步其間,外頭的天光和樹影輕盈透入,而館外的社區民眾亦能一覽無遺館內展演動態,內外交融,成為景致一隅。
相較於鄰近的「文化古都」台南,嘉美館雖然沒有南美館氣勢恢弘,卻多了份深入社區的親民感。
黃敏惠透露,這是嘉義市首座古蹟再造空間,未來更將是發展地方美學的重要基地,引起市民共鳴:「好期待!嘉義終於有美術館了!」甚至有人認為「看起來比南美館還漂亮!」
耐人尋味的是,歷經多年醞釀後,終將於10月6日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簡稱嘉美館),何以受獲期待?
步出嘉義火車站,沿著中山路往右走,前方出現一棟典雅的復古建築,門口一棵棵鳳凰木,花木扶疏,大多數市民對它的印象,停留在1936年興建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如今,這邊三棟老舊廳舍和廢棄倉庫,即將以嘉美館的面貌華麗重生。
事實上,嘉美館本身就具有深厚的建築美學底蘊,其最先設計者即是打造松山菸廠中庭、台南警察署(現為台南美術館一館)、林百貨的梅澤捨次郎,正因為如此,1930年代最時興的平屋頂、八角稜柱、幾何線條的弧形空間、與樓同高的直立窗台……等,在館內,可說俯拾皆是。
2013年,確定以此做為嘉美館後,市府便委託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與王銘顯建築師進行規劃和再造設計。
呼應木都,改採CLT工法
過去,阿里山一帶是台灣的林業重鎮,為呼應嘉義過往的「木都」地位,嘉美館捨棄現代慣用的水泥工法,改以CLT(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工法)技術重塑外牆,一來減輕重量,讓內部空間冬暖夏涼,符合節能減碳的時代訴求,更讓整棟建築散發溫柔的美感。
此外,建築團隊拆除了原先的警衛室,增建挑高三層樓的展示空間,串連三棟相鄰的建物,把整個空間和動線打通,並賦予視覺通透的大面積玻璃帷幕,讓內外景象連成一氣。漫步其間,外頭的天光和樹影輕盈透入,而館外的社區民眾亦能一覽無遺館內展演動態,內外交融,成為景致一隅。
相較於鄰近的「文化古都」台南,嘉美館雖然沒有南美館氣勢恢弘,卻多了份深入社區的親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