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台灣權貴資本主義中的趙藤雄們

34.jpg最近經濟學人雜誌公布了全球的「權貴資本主義指標」,台灣比上次公布時上升了兩名,來到全世界第八名。用白話的方式來說,台灣的商人跟政客的結盟,其緊密程度全世界排名第八。
這個指標大致上是用下列的方式測出來的。首先,指標測量的單位先列出十個最有可能被壟斷,也最有可能需要政府許可、支持、贊助的經濟事業項目,比如說,機場、房地產、鋼鐵、銀行、電信通訊等等。
接下來會去計算,那些富比士公布的百萬富翁們,在這些經濟投資類別中所賺到的財富,最後,再去計算這些人的財富占該國或該都市整體GDP的比率,比率愈高者,就代表該國的權貴資本主義情形愈嚴重。

富豪們的財產從哪來

平心而論,這個指標的測量方式並不是非常細緻,它充其量就是在測量,一個國家境內的大富翁們,有多少比率是靠投資一些高度壟斷的經濟事業項目而致富。換句話說,它只會讓我們知道,百萬富翁們對投資哪些東西感興趣,而無法更具體地告訴我們,這些有錢人們實際與政府單位互動的過程與樣貌。
不過,事情就是這麼巧,它公布的時間點,遠雄集團的董事長趙藤雄剛好因桃園縣合宜住宅的一個賄賂案被收押禁見,於是,台灣社會對於所謂的「權貴資本主義」運作邏輯便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趙藤雄是搞房地產的,而房地產就是經濟學人雜誌所認定的,必須與政府部門建立良好關係的一個事業別。建商需要有政府的人脈,這是台灣人都知道的道理。而且,從很久以前開始,炒地皮、賣房子,這兩件事情就是台灣社會中致富的一大管道。

一個標案就有那麼多油水

不過,趙藤雄的案子還是讓我們感到驚訝,原因大致上有三點。
第一,這不是普通的建案,而是桃園縣政府所推動的「合宜住宅」。換句話說,這是政府在看到了房價飆漲,小老百姓的居住正義面臨威脅,而站出來,以公權力的方式所推動的住宅政策。
當然,合宜住宅對於居住正義的實現是否有實質的幫助,是個有待商榷的問題,不過,至少它跟一般的建案不太一樣。它是一個同時包含了市場與正義的混合體;而今天,人們感到訝異的是,連這樣子公眾矚目的政府建案,商人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也是這般耐人尋味,那其他的案子是怎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這是一個高知名度的建設公司,而且老闆趙藤雄多年來一直在經營其品牌形象。該公司一直在推廣建築美學;不過,透過這個案子人們知道了,原來所謂的美學後面是一套政治經濟學,房子再怎麼漂亮,始終無法合理化它背後醜陋的官商勾結。
第三、原來建設公司要標一個案子,要送這麼多錢給副縣長,而且即使送了這麼多錢給政府,他們最後還是變成富可敵國的大富豪。房地產的利潤原來這麼可觀,而且,這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雨露均霑的事業,從規劃的到審核的,從上游到下游,大家統統有獎,皆大歡喜。
這就難怪台灣每一年有這麼多建案了。以我比較熟知的竹北六家為例,在高鐵站設立之後,附近地段的建案幾乎從來沒有停過。這些建案都很高級,而且建案名稱一個比一個好聽。
不過,這些房子的入住率卻很低,晚上經過時,有開燈的戶數可能還不到一半。但是,竹北這個地方最奇怪的事情是,明明房子已經供過於求,可是建案還是一個一個相繼出現,而且愈來愈貴。
台灣這些年來,有關於「房子」的意義已經改變,以前房子是供人居住,現在,房子是供人買賣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