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事】沒錢的政府也成了無能的政府
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一兆九九八二億元、特別預算一四一億元,整體歲出規模達二兆一二三億元,預算持續擴張。行政院強調:公共建設預算成長,為二○○二年度迄今之新高,「有助於經濟成長」。為政者似乎有強大魄力擴大預算支出,採取擴張性、反景氣循環的財政政策,以因應經濟情勢不佳。
事實上,我國財政困窘、擴張空間有限,擴大公共建設淪為空包彈。當前財政結構收支失衡,支出結構僵化,財政政策陷入失能狀態,政府投資對經濟成長效果逐年遞減。
對抗不景氣,財政政策使不上力
行政院對總預算夸夸其言,但對抗經濟不景氣,卻只是空喊話。檢視公共建設預算發現,實際投入十分有限。一六年度公共建設預算一八九○億元、特別預算一四一億元,占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比重僅達一○.○九%,約略只有一二年的水準,與○九年度的一七.六八%,及一○年的一六.六八%而言,相對處於低檔。即使再加上營業基金一○七八億元與非營業基金四八七億元預算,明年度整體公共建設預算規模也只有三五九六億元,低於一三年的三六二九億元,更遠不及於○九年度的五○二四億元水準。
公共投資金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亦逐年遞減,政府對經濟成長貢獻持續降低。原因出在支出結構長期僵化,每年人事費、債務付息支出、社福支出及機關運作經費等等經常性及法定義務支出居高不下,公共建設資源當然受到排擠。經常性與法定預算已占整體歲出結構近七成,結構調整困難,能用於公共建設的資本投入十分有限。
預算長年收支失衡的結果也造成政府財政能力低落,公共建設預算不足。歲出規模雖然擴大,但歲入因遺贈稅、營所稅等等多項減稅措施,嚴重侵蝕稅基,稅收無法適足成長。支出規模擴大,赤字缺口隨之擴大,財政收支年年失衡。
結構性赤字,舉債已成常態
選舉文化使然,減稅討好選民容易,加稅健全財政不易;偶有檢討賦稅結構,落實租稅負擔公平的呼聲,但實際上不是推動困難,就是對稅收幫助有限。國民稅賦負擔率偏低、政府支出逐年增加,收支長期失衡已形成結構性赤字(structural deficit),依賴債務舉借為融通財源。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91期〉goo.gl/1zwkim
事實上,我國財政困窘、擴張空間有限,擴大公共建設淪為空包彈。當前財政結構收支失衡,支出結構僵化,財政政策陷入失能狀態,政府投資對經濟成長效果逐年遞減。
對抗不景氣,財政政策使不上力
行政院對總預算夸夸其言,但對抗經濟不景氣,卻只是空喊話。檢視公共建設預算發現,實際投入十分有限。一六年度公共建設預算一八九○億元、特別預算一四一億元,占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比重僅達一○.○九%,約略只有一二年的水準,與○九年度的一七.六八%,及一○年的一六.六八%而言,相對處於低檔。即使再加上營業基金一○七八億元與非營業基金四八七億元預算,明年度整體公共建設預算規模也只有三五九六億元,低於一三年的三六二九億元,更遠不及於○九年度的五○二四億元水準。
公共投資金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亦逐年遞減,政府對經濟成長貢獻持續降低。原因出在支出結構長期僵化,每年人事費、債務付息支出、社福支出及機關運作經費等等經常性及法定義務支出居高不下,公共建設資源當然受到排擠。經常性與法定預算已占整體歲出結構近七成,結構調整困難,能用於公共建設的資本投入十分有限。
預算長年收支失衡的結果也造成政府財政能力低落,公共建設預算不足。歲出規模雖然擴大,但歲入因遺贈稅、營所稅等等多項減稅措施,嚴重侵蝕稅基,稅收無法適足成長。支出規模擴大,赤字缺口隨之擴大,財政收支年年失衡。
結構性赤字,舉債已成常態
選舉文化使然,減稅討好選民容易,加稅健全財政不易;偶有檢討賦稅結構,落實租稅負擔公平的呼聲,但實際上不是推動困難,就是對稅收幫助有限。國民稅賦負擔率偏低、政府支出逐年增加,收支長期失衡已形成結構性赤字(structural deficit),依賴債務舉借為融通財源。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91期〉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