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天下】巴黎恐怖攻擊 第三次大戰開打?

原本輕鬆愉快周五夜晚,巴黎淪為殺戮場。十三日晚間,巴黎多個地區發生連環襲擊,官方十六日公布,已有一二九人死亡、四三三人受傷。
「這是戰爭的行為,『達許』(Daesh)的武裝恐怖分子攻擊了法國、我們的價值。」法國總統歐蘭德試圖用鎮定的語氣在電視上說著。不久前,他正在觀賞德、法之爭的足球場也遭到攻擊,並在安全人員的護送下離開。



難以跨越的文化心牆

歐蘭德謹慎地使用了「達許」一字。法國政府認為常見的「伊斯蘭國」(IS)有誤導之嫌,因為從蓋達(al Qaeda)演變而來的恐怖組織不是國家、更無法代表伊斯蘭文明,因此堅持和阿拉伯人一樣、採用阿拉伯語縮寫“Daesh”指稱這個組織。
咬文嚼字反映法國對於族群和宗教的小心翼翼。然而,現實中的文化心牆依然難以跨越,謹慎的迴避像是在掩蓋無形界線。
就在三十歲生日前幾天,穆斯塔法伊(Omar Ismail Mostefai)引爆身上炸彈,要與巴塔克蘭(Bataclan)音樂廳裡隨著美國樂團「死亡金屬之鷹」(Eagles of Death Metal)搖滾樂起舞的聽眾同歸於盡。
調查人員根據一截斷指的指紋,確定了他的身分。穆斯塔法伊的父親來自前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母親是改信伊斯蘭教的葡萄牙人。
與先前犯下《查理週刊》襲擊案的穆斯林兄弟居住的貧民區不同,穆斯塔法伊最後留有住所紀錄的夏特雷(Chartres)。這是距離巴黎約一百公里的小鎮,有著優美的城堡遺跡、街道齊整乾淨。



二○○七年遷居至此後,穆斯塔法伊當起快餐外送員,但被警方發現沒有駕照後,從此失業。一份秘密檔案顯示,○九年他被列入S等級,「不是高度危險,但有激進傾向。」
後來他落腳市政府提供的社會住宅,當地人稱那區塊是「小阿拉伯」。市長葛爾格(Jean Pierre Gorges)記得他,「事實上,是我在幫他繳房租。」接著是個大哉問:「早知道他是個小混混,可是和他一樣的人很多,誰知道何時該介入?」穆斯塔法伊的前科累累,從十三歲就偷竊,但都是不需入獄的罪行。

夢想找到祖國,﹁但法國不要我們﹂

他出生的小鎮庫爾庫羅納(Courcouronnes)隸屬於埃福里市(Evry),西班牙裔的法國總理瓦爾司(Manuel Valls)在當地居住多年並擔任過市長。穆斯塔法伊的家在清淨的小運河區,認識他們的鄰人說:「是個融入很好的家庭,從沒出過問題。」



一名在巴黎襲擊案罹難的移民也來自庫爾庫羅納,來自塞內加爾的鄰居說起她:「一個很棒的人,夢想著找到祖國,但法國不要我們。一聽到口音,就不給工作;一聽到我們的名字,就說房子已經出租。」天堂就在眼前卻無法進入,相對剝奪感尤其強烈。
在阿爾及利亞的尋根之旅後,穆斯塔法伊在一三年底帶著妻小前往敘利亞幾個月,鄰人回憶,他回來後不再和人打招呼。也許,就在那時候他與「達許」搭上了線,並成為攻擊「祖國」的外國戰士,生他、養他的法國是永遠的異鄉。
約有一千五百名法國人成為外國戰士,其中二五○人和穆斯塔法伊一樣,回到法蘭西。
雖知融合困難,塞內加爾移民說:「恐怖分子很笨,我們這些穆斯林的處境會更差,最後就是勒龐(Marine Le Pen)的民族陣線黨獲利。」與歐蘭德會面後,勒龐立刻表示:「必須瓦解貧民窟,掃除基本教義派。」他忽略「敵人」已經和一般中產階級比鄰而居,直覺而煽動的言論卻吸引了號稱擅長哲學思考的法國人,極右派的民族陣線黨在民調中領先。



多名聖戰士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附近的墨連貝克(Molenbeek)落網,這裡過半居民是穆斯林。巴黎襲擊案發生後,當地人就知道警察將隨之而來。胡笙對著記者忿忿說著:「一切都是徒勞無功,你們只想寫這裡是聖戰士的溫床。你以為,每次被『這人是恐怖分子嗎?』的眼光掃過,很有趣嗎?」」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98期〉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