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比D-Day更迫切的問題
二十三年前,一本《一九九五閏八月》成了暢銷書,它挑起台灣民眾對中國武力犯台的普遍焦慮感;二十三年後,一位美國學者出版《中國入侵威脅》,提到解放軍在二○二○年將建置完成對台用武能力,再度引爆共軍攻台話題。
兩本書性質差很多,一本是預言小說,一本是偏學術性的政策分析,出版的時代背景也差很多。
一九九四年雖然發生了千島湖事件,讓當時總統李登輝痛罵對岸是土匪;兩岸關係卻還沒有到九五、九六年那麼緊張。當時台灣經濟還很繁榮,中國剛被鄧南巡鬆綁沒多久,經濟與軍事都還未超越台灣。如今都比台灣占優勢,而兩岸關係也陷入低潮。
二十三年前,「閏八月」風潮讓大眾首次意識到,雖然走出動員勘亂,兩岸也開始交流交往,台灣還是可能面臨對岸武力威脅。二十三年後,經歷多次來自對岸文攻武嚇、外交封鎖,還有李明哲案,台灣民眾已不再那麼容易驚慌失措。不過,有一個明確的“D-Day”二○二○在眼前,總是令人不安──雖然作者否認他有做此斷言。
「二○二○攻台論」對台灣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於那個“D-Day”,而是藉此讓我們檢視:當兩岸國力出現落差,什麼樣的整體安全戰略才能保障台灣?這也是我們本期製作「二○二○攻台論」專題之目的。
除了軍事威脅,當人民幣在全球到處揮灑,從歐洲買到非洲時,中國投資者也不可能放棄台灣。即使政府對中資入台設限,事實上台股市場,從IT產業到食衣住行各行業,到處都有中資身影。面對中資買股、買公司、買人才,政府該如何因應?本期封面故事全面而深刻地告訴讀者:人民幣如何「買台灣」這個現在進行式──一個比D-Day更迫切的問題。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97期〉http://goo.gl/1zwkim
兩本書性質差很多,一本是預言小說,一本是偏學術性的政策分析,出版的時代背景也差很多。
一九九四年雖然發生了千島湖事件,讓當時總統李登輝痛罵對岸是土匪;兩岸關係卻還沒有到九五、九六年那麼緊張。當時台灣經濟還很繁榮,中國剛被鄧南巡鬆綁沒多久,經濟與軍事都還未超越台灣。如今都比台灣占優勢,而兩岸關係也陷入低潮。
法新社
「二○二○攻台論」對台灣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於那個“D-Day”,而是藉此讓我們檢視:當兩岸國力出現落差,什麼樣的整體安全戰略才能保障台灣?這也是我們本期製作「二○二○攻台論」專題之目的。
除了軍事威脅,當人民幣在全球到處揮灑,從歐洲買到非洲時,中國投資者也不可能放棄台灣。即使政府對中資入台設限,事實上台股市場,從IT產業到食衣住行各行業,到處都有中資身影。面對中資買股、買公司、買人才,政府該如何因應?本期封面故事全面而深刻地告訴讀者:人民幣如何「買台灣」這個現在進行式──一個比D-Day更迫切的問題。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97期〉http://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