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RCA這堂慘痛而嚴肅的課

創立於一九一九年的RCA,從生產收音機、黑白電視到早期彩色電視,都是產業中的龍頭。這三個字母曾象徵科技的進步、生活的愉悅與經濟的繁榮,就像是後來的Sony、Apple一樣。但RCA這三個字母卻留給台灣難以抹滅的傷痛折磨。
六九年RCA到台灣設廠,生產電子產品外銷,響亮的名號與優渥的福利吸引許多人求職。吳志剛是其中一位。
十九歲的台南囝仔吳志剛於七二年進入RCA,在此遇到另一半,結婚、生子,也參與了台灣第一台彩色電視的生產,他至今還對RCA留著美好回憶。不過九四年時任立委的趙少康揭發RCA汙染事件,吳志剛的人生就像彩色電視瞬間變回黑白──他的妻子經健檢發現得了子宮頸癌。
攝影/柯承惠
吳志剛夫妻的經歷,是其他至少一五〇〇多位RCA工殤汙染事件受害者的縮影。他們之中有許多人經歷多年抗爭、求償終於獲得理賠,有些人還在等待正義到來。吳志剛的妻子拿到些許賠償,但當年十九歲進廠的吳志剛,如今已六十五歲了。
RCA曾是台灣經濟奇蹟的象徵,而留下的工殤、汙染等長遠傷害,也成為台灣為經濟發展付出代價的縮影。RCA為台灣上了一堂慘痛而嚴肅的課,而我們的勞工政策、環境政策、公衛政策以及司法救濟,從這堂課中學到了什麼?這是我們製作這期封面故事想要嚴肅探討的問題。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45期〉https://goo.gl/zRUc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