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匯流成愛心──公益彩券

有人問理財專員,成為億萬富翁的最快方法是什麼?理專回答:買彩券。
這是金融界的笑話,卻也反映了台灣的樂透熱潮。據統計,台灣每年平均創造32位億萬樂透得主,每當樂透連續「槓龜」(台語,沒中獎)時,彩券行的人氣也跟著暴衝,因為人人都想一圓大富翁美夢。
然而,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許多人的夢想,也能靠著沒中獎的彩券一一實現。
居家服務平台是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所架設的網站,整合了台灣各地的照護資源,並提昇服務品質,自2010年成立以來,幫助了數以千計的長者。在背後支持老人福利聯盟的不只是各界捐款,還有公益彩券的愛心善款。
「國內各種彩券每售出100元,便有26.75元投入公益。」台灣彩券公司董事長薛香川指出,公益彩券自1999年發行至今,盈餘投入公益已經超過新台幣2,800億元,是台灣社會福利的重要推手。

希望匯流成愛心──公益彩券

回饋金270億元,創高峰
社會福利需要龐大資金來推動,在各國政府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發行彩券成為許多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解方。英國樂透彩券公益基金,每年便將40%的營收,投入健康、教育與環境保護。
台灣的彩券公益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回饋金,這是政府招標彩券發行銀行時,投標者要支付給政府的金額,無論彩券銷售有無盈餘,都必須支付。目前第4屆(2014~2023)發行商中國信託銀行,以每年新台幣27億元,標下未來10年的發行權,這270億元的回饋金,將依據《公益彩券回饋金運用及管理作業要點》分配給財政部、原民會、勞委會和衛福部使用,比例則由以學者專家組成的審議小組決定。
衛福部社會家庭署(原內政部社會司)是公益彩券回饋金的大戶,2013年便獲得新台幣12億元補助,協助老人照護、偏鄉及弱勢就醫、身心障礙者創業、青少年輔導工作等,在各個角落發揮作用。
勞委會則利用回饋金,辦理多元就業方案及培力計畫,協助單親家庭、身心障礙和長期失業者,找回生產力,重新走入社會。

希望匯流成愛心──公益彩券

全民買彩券,集氣做公益
執行公益的另一部分基金則來自銷售盈餘,彩券賣得越好,投入公益的金額就越多。
以2012年為例,全年盈餘有272億元,其中5%挹注全民健保、45%補助國民年金,50%則撥給各地方政府,受理民間社福團體申請補助。換句話說,全台各地方政府擁有136億元的社福資金可供運用。
只要符合公益性質,公彩盈餘的使用方式並不受限,可以直接補助在民眾身上。例如桃園縣在2013年2月有一千二百多戶低收入、身心障礙或原住民,因為中央政府財政緊縮而無法獲得房屋租金補貼,縣府緊急從公益彩券盈餘提撥五千多萬元支應,解了民眾燃眉之急,台南市也準備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