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抗伊波拉:防疫醫師羅一鈞
伊波拉病毒肆虐,今年已經奪走四千多條人命。伊波拉病毒的成因仍屬未知,也沒有專屬疫苗或解藥,目前僅知道它會透過人類的汗水、尿液、血液等體液傳播,其致死率將近七成,令人聞風喪膽。

(攝影/林格立)
美國在10月初也傳出首起病例,感染者於15天後死亡,是全球第一起非洲境外的死亡病例,引發各界關注。為預作防疫準備,學習現場經驗,台灣防疫醫師羅一鈞在眾人搶著逃離非洲時,搭上飛往奈及利亞的班機,展開一場伊波拉震撼之旅。
西非國家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從今年3月起陸續爆發伊波拉疫情,到今年10月已有八千多起病例,並持續增加中。西非交通樞紐奈及利亞從7月底發現第一起病例之後,便迅速控制住疫情,9月中更宣布伊波拉病毒已經從奈及利亞消失。為了關切當地台商,並獲取第一手的伊波拉防疫情報,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在9月初踏上非洲大陸,展開取經之旅。
恐怖病毒伊波拉
奈及利亞地處西非交通樞紐,又是產油大國,國際媒體對其特別關注。
羅一鈞抵達當地後便發現,奈國人見面時,不使用常見的握手禮,取而代之的是以「碰手肘」來打招呼,而且只有穿長袖衣服時才用。如果兩人都穿短袖,則用雙手合十的方式代替,為的就是避免肢體接觸。
伊波拉病毒自1976年被發現後,有過數次疫情,也多次出現在小說、電影中,早已惡名昭彰。但此波疫情死亡人數已超過過去的總和,主因在於病毒從人口稀疏的中非跨到西非都市區,造成大量擴散。
加上非洲許多地區習慣生病先看巫醫,或是在家中自行照顧,不但延誤通報,照顧者也因碰觸到病人的體液而被感染。
還有,許多村落有全村參加喪禮,並撫摸死者遺體為其祈福的習俗,大大提高了傳染的機率。
病毒一旦傳到人口密集的都會地區,更加難以控制,暴露在高風險下的第一線醫護人員紛紛染病,導致人心惶惶,於是有人嘗試跨國就醫,又造成疫情進一步擴散。
所幸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雖高,但其傳染力尚低,流行性感冒的傳染力大約1人可以傳給10人,伊波拉病毒則約能傳給2個人;此外其病程快速,有些被感染者還沒有機會接觸到別人就已經死亡,因此也降低了擴散機會。
而奈及利亞能夠避免疫情擴散,關鍵在於國際醫療資源的協助與整合。
奈國本來就有國際醫療組織在此駐點,對抗拉薩熱、小兒麻痺等傳染性疾病;在發現伊波拉病毒入侵後,立刻借調這裡的專家與資源,成立伊波拉病毒防治中心。
「防疫不只是治療,還要避免擴散,」羅一鈞說,奈及利亞的防疫中心迅速掌握病患資料,並完整監控病情發展,甚至有GPS定位,才將疫情控制住。

(攝影/林格立)
美國在10月初也傳出首起病例,感染者於15天後死亡,是全球第一起非洲境外的死亡病例,引發各界關注。為預作防疫準備,學習現場經驗,台灣防疫醫師羅一鈞在眾人搶著逃離非洲時,搭上飛往奈及利亞的班機,展開一場伊波拉震撼之旅。
西非國家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從今年3月起陸續爆發伊波拉疫情,到今年10月已有八千多起病例,並持續增加中。西非交通樞紐奈及利亞從7月底發現第一起病例之後,便迅速控制住疫情,9月中更宣布伊波拉病毒已經從奈及利亞消失。為了關切當地台商,並獲取第一手的伊波拉防疫情報,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在9月初踏上非洲大陸,展開取經之旅。
恐怖病毒伊波拉
奈及利亞地處西非交通樞紐,又是產油大國,國際媒體對其特別關注。
羅一鈞抵達當地後便發現,奈國人見面時,不使用常見的握手禮,取而代之的是以「碰手肘」來打招呼,而且只有穿長袖衣服時才用。如果兩人都穿短袖,則用雙手合十的方式代替,為的就是避免肢體接觸。
伊波拉病毒自1976年被發現後,有過數次疫情,也多次出現在小說、電影中,早已惡名昭彰。但此波疫情死亡人數已超過過去的總和,主因在於病毒從人口稀疏的中非跨到西非都市區,造成大量擴散。
加上非洲許多地區習慣生病先看巫醫,或是在家中自行照顧,不但延誤通報,照顧者也因碰觸到病人的體液而被感染。
還有,許多村落有全村參加喪禮,並撫摸死者遺體為其祈福的習俗,大大提高了傳染的機率。
病毒一旦傳到人口密集的都會地區,更加難以控制,暴露在高風險下的第一線醫護人員紛紛染病,導致人心惶惶,於是有人嘗試跨國就醫,又造成疫情進一步擴散。
所幸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雖高,但其傳染力尚低,流行性感冒的傳染力大約1人可以傳給10人,伊波拉病毒則約能傳給2個人;此外其病程快速,有些被感染者還沒有機會接觸到別人就已經死亡,因此也降低了擴散機會。
而奈及利亞能夠避免疫情擴散,關鍵在於國際醫療資源的協助與整合。
奈國本來就有國際醫療組織在此駐點,對抗拉薩熱、小兒麻痺等傳染性疾病;在發現伊波拉病毒入侵後,立刻借調這裡的專家與資源,成立伊波拉病毒防治中心。
「防疫不只是治療,還要避免擴散,」羅一鈞說,奈及利亞的防疫中心迅速掌握病患資料,並完整監控病情發展,甚至有GPS定位,才將疫情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