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城市 銀髮樂齡
國家發展委員會10月發布未來人口推估指出,我國將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2025年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100人之中,至少20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

幾歲才叫「高齡」?
隨著社會對老人人權日漸重視,針對高齡駕車的爭議,在個人自由與公共安全之間如何拿捏平衡並予以落實,是每一個高齡社會無法迴避的課題。
雖說老化並非疾病,且持有駕照並不等於開車上路,但各國幾乎都希望老人主動自我評估身心狀況,如果不適合開車,就別勉強。
以英國為例,皇家汽車俱樂部(RAC)去年9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英國70歲以上的汽車駕駛首次突破400萬人,占全英3,600萬位駕照持有者的11.1%。
RAC表示,之所以把「高齡」設定在70歲,乃因英國法律規定70歲以上領有駕照者,每3年須換照一次;換照時,並不做正式體檢或路考,而是要求駕照持有人自我評估身心狀況是否適合繼續開車。
然而,「高齡」駕駛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年齡標準。根據我國交通部的統計,全國有一千二百七十餘萬人領有汽車駕照,其中60歲以上者達一百九十多萬人,約占15%。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國晉則表示,醫學及公衛統計以65歲當作老年的分水嶺,但衡量老人是否適合開車,考量駕駛者身體的「功能性」,才是比較妥當的評估判準。

鼓勵老人繳回駕照
駕車適性評估,已在許多國家實施。公路總局監理組副組長李輝宏,舉英國、日本為例,這兩個駕照需要換照的國家,皆要求70歲以上的駕駛每3年做一次檢測;我國已實施一般駕駛無需換照,目前採取的措施,就是鼓勵高齡不適開車者主動繳回駕照。
從去年起,公路監理機關結合警察單位與地方政府,針對70歲以上高齡駕駛辦理540場宣導活動,收到六千六百多張繳回的汽車駕照;今年迴響更大,1~8月累計收回駕照達六千三百多張。
另外,李輝宏表示,針對確診罹患中、重度失智症的駕照持有人,監理機關獲衛福部註記通知後,依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76條關於體格及體能變化的規定,主動請其繳回駕照,如不繳回,監理機關將予註銷。
然而,與其強調註銷駕照,黃國晉建議,應優先創造友善老人的生活環境,再來談剝奪老人的交通工具,才是符合高齡社會的作法,不應本末倒置;成功的老化,除了避免生病、維持良好身心功能之外,也希望長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彰顯生命價值。
換句話說,老人要樂活,生活上就不該被孤立,也不該自我孤立;如不希望老人開車,就應先幫他們打造「行」的替代方案。

幾歲才叫「高齡」?
隨著社會對老人人權日漸重視,針對高齡駕車的爭議,在個人自由與公共安全之間如何拿捏平衡並予以落實,是每一個高齡社會無法迴避的課題。
雖說老化並非疾病,且持有駕照並不等於開車上路,但各國幾乎都希望老人主動自我評估身心狀況,如果不適合開車,就別勉強。
以英國為例,皇家汽車俱樂部(RAC)去年9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英國70歲以上的汽車駕駛首次突破400萬人,占全英3,600萬位駕照持有者的11.1%。
RAC表示,之所以把「高齡」設定在70歲,乃因英國法律規定70歲以上領有駕照者,每3年須換照一次;換照時,並不做正式體檢或路考,而是要求駕照持有人自我評估身心狀況是否適合繼續開車。
然而,「高齡」駕駛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年齡標準。根據我國交通部的統計,全國有一千二百七十餘萬人領有汽車駕照,其中60歲以上者達一百九十多萬人,約占15%。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國晉則表示,醫學及公衛統計以65歲當作老年的分水嶺,但衡量老人是否適合開車,考量駕駛者身體的「功能性」,才是比較妥當的評估判準。

鼓勵老人繳回駕照
駕車適性評估,已在許多國家實施。公路總局監理組副組長李輝宏,舉英國、日本為例,這兩個駕照需要換照的國家,皆要求70歲以上的駕駛每3年做一次檢測;我國已實施一般駕駛無需換照,目前採取的措施,就是鼓勵高齡不適開車者主動繳回駕照。
從去年起,公路監理機關結合警察單位與地方政府,針對70歲以上高齡駕駛辦理540場宣導活動,收到六千六百多張繳回的汽車駕照;今年迴響更大,1~8月累計收回駕照達六千三百多張。
另外,李輝宏表示,針對確診罹患中、重度失智症的駕照持有人,監理機關獲衛福部註記通知後,依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76條關於體格及體能變化的規定,主動請其繳回駕照,如不繳回,監理機關將予註銷。
然而,與其強調註銷駕照,黃國晉建議,應優先創造友善老人的生活環境,再來談剝奪老人的交通工具,才是符合高齡社會的作法,不應本末倒置;成功的老化,除了避免生病、維持良好身心功能之外,也希望長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彰顯生命價值。
換句話說,老人要樂活,生活上就不該被孤立,也不該自我孤立;如不希望老人開車,就應先幫他們打造「行」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