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南方澳 打造人文自然新亮點
迎向百年的古老漁港──南方澳,正站在世紀交替的十字路口。以往的輝煌,彷若瞬息幻滅的夕陽,無盡淒美地演繹著斑斕的彩霞。夜幕低垂下,多元重生的喜悅,正悄悄地萌芽。在一波波黎明的潮喚中,悠悠甦醒,重現炫目的嶄新光芒。
矗立在台灣東北角的南方澳,像一顆躺臥在太平洋臂彎的珍珠,是台灣第一座開發啟用的現代漁港。橫置於前的陸連島,形成了阻絕驚天駭浪的屏障。渾然天成的地理環境,優越到讓人走過百年,不忍離棄。
民國12年開港以來,南方澳一直是台灣漁獲量的領頭羊,全台百分之九十九的鯖魚,都來自南方澳。花東沿岸的海溝斷層,恰恰在南方澳外海,像電梯般緩緩推升,端上黑潮中豐盛的海藻生物,迴游的魚群則守在港灣之前,張著大口爭相吞食。
如此得天獨厚的夢幻條件,讓南方澳的漁船日日滿載豐收。這股無法抵擋的魅力,一世紀前,就吸引了各地的漁家,在南方澳落地生根。宜蘭縣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驕傲地說:「南方澳全盛時期,人口密度是全台第一。」青少年時期,就跟隨父親上船作業的他,一甲子的歲月,伴隨著南方澳漁業的發展。「那時候,攤商沿著碼頭一字排開,吆喝聲此起彼落,日日生意興隆。安檢所,配合漁船出港作業,徹夜燈火通明,南方澳真的像是一座不夜城呢!」談起昔日的榮景,蔡源龍眉飛色舞的說:「那時候漁船出港,可是要排隊的喲!」
迎向新世紀,打造新風貌
歲月的沖刷,耀眼的珍珠也會被淘洗發黃。隨著漁獲量的遞減、珊瑚產量的限縮,南方澳的人口逐漸外移,老舊斑駁的房舍,無言的刻寫著日月滄桑。昔日的紛亂吵嚷早已不再,但是港灣中櫛比鱗次的漁船,依舊沉靜地蓄勢待發。
秋日的午後,光陰的腳步在徐徐的海風中,悠閒的晃蕩。港邊綿延鋪排著一堆堆的魚網,一群被海風鏤刻出滿面風霜的漁工們,在日頭下揮灑汗水,熟練靈巧地補著破網。
零星歸來的漁船傾卸著漁貨,拍賣師和漁工們叼著菸,和老船長們開講,輕鬆地等著裝載漁貨的卡車入場。凝滯的氛圍,醞釀著蛻變的前兆,天生麗質的南方澳,正要走出不同的風貌。
「我像在和時間賽跑,因為理事長一任四年,很快就過去了。」今年四月接任宜蘭縣蘇澳區漁會第十九屆理事長的蔡源龍,對南方澳有著深厚的情感,正細密的規劃著漁港轉型重生的新貌。「漁業資源的枯竭,將是全人類的浩劫,未來一定要用愛護地球的心,落實環保。」蔡源龍語重心長的說。他心中的藍圖,是要打造一座具有環保意識的「南方澳大園區」,解決目前假日交通壅塞情況,並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南方澳大園區」中,將以電動車做為交通工具,減少廢氣的排放。創立「鯖魚產業工廠」,將南方澳一年四季多元豐富的魚獲,製成各種加工品。不但可以平穩調節魚價,增加漁民收益;更要把南方澳加工品塑造成大家信賴的品牌,走向國際。站在南方澳第三漁港旁「祝大漁」物產文創館內,蔡源龍指著琳琅滿目的加工品,自豪的說:「試吃過我們商品的人,都豎起大拇指說讚,我有信心把它推廣出去。」
大園區中還將設立「鯖魚館」,收錄南方澳自建港以來的輝煌歷史人文。入園的遊客,不僅能吃到美味,更能享受心靈的饗宴。「產業和文化結合,是南方澳未來發展的目標。」蔡源龍非常肯定這是百年漁港重生的方向。
南方澳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文史工作者,三剛鐵工廠文物館館長廖大慶說:「在經濟發展前期,要將產業注入人文,增厚底蘊;在經濟水平提升後,要讓文化產業化,打響南方澳的國際知名度。」唯有珍惜在地歷史沿革和文物,培育饒富趣味的深度導覽,讓文化生根茁壯,才能長遠吸引各方遊客駐足探索。
橫斷黑潮,讓鯖魚在國際發光
鯖魚是南方澳產業經濟的命脈。但是鯖魚的捕獲量卻在十年間,下滑了三分之一;魚身大小也只有昔日的三分之二;以往飽滿碩大的魚卵,尺寸也明顯縮小。這個重大的警訊,讓地方有心人士非常焦慮,顯現鯖魚有「過漁」的現象,亟需復育。於是大力宣導採用友善漁法,讓抱卵的鯖魚,安心孕育,使海洋生命力綿綿不絕。
今年7月,事前縝密醞釀了兩年,活動發起人陳嘉峰和李後璁等環保人士,舉著「海鯖迴家」的旗幟,用堅定的毅力,為守護鯖魚而划。順著鯖魚迴游的路徑,乘坐獨木舟,由南方澳出發,勇渡黑潮,在40個小時後,抵達石垣島。
浩瀚的汪洋中,四艘纖細的獨木舟,益發顯得渺小,隨著浪潮,猛烈地上下起伏搖晃。憑借著一股傻勁,在烈陽下,在一片漆黑的波濤裡,一行人只顧埋著頭奮力划槳。洶湧的洋流,一度把獨木舟沖離航道,十分危急。還好天助人助,一次又一次與大海對抗角力,終於又回歸正軌。原本預期要花費三、四天時間才能到達石垣港,卻出乎意料的順利,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這項自力完成的壯舉,拜現代科技之利,從出發到抵達,一路都有電子設備監看護航,讓這趟冒險行程平安完成,並留下極具歷史意義的完整紀錄。這次民間自發性的破冰之行,獲得日方媒體的報導,讓「鯖魚的故鄉」南方澳,驕傲的在異國發聲。南方澳的大漁旗也迎向陽光,飄揚在石垣島的港灣。更期待這項微小的努力,能夠激起保育的漣漪,讓迴游在黑潮中的鯖魚,早日回復昔日的生機。
復育四部曲,打造海鯖願景
宜蘭縣政府和蘇澳鎮公所、蘇澳區漁會等相關單位,也十分重視百年漁港的前瞻發展,正在規劃復育四部曲「海鯖、海青、海清、海親」,要讓南方澳這粒寶石,繁華再現。
南方澳獨特的漁業資源,使耄耋高齡的老船長們,即使面對大環境嚴峻的挑戰,也不忍放棄本業。「我們都是做一輩子的。」這項堅持,讓南方澳深具特色。因為南方澳的漁產,是隨著季節的轉化,而有不同。鯖魚、鬼頭刀、旗魚、鯊魚、鮪魚依時報到。隨著魚種的差異,船隻和魚法也隨之改變,各具特色,十分有趣。
但是要延續這些魚法,需要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勇於面對風浪的喜怒無常,鍛鍊出剽悍的對抗能耐。「捕魚太苦了,我不要孩子來接。」和大海搏鬥一甲子,滿頭銀絲的老船長們異口同聲的說。「捕魚不像開車,有了駕照就可以上路,沒有三、五年的磨練,往往空艙而回,連油錢都要挖老本。」廖大慶憂心的指出。要抓緊時間,讓這些國寶級的活字典,把一生寶貴的經驗,永續傳承。大海是深奧的寶藏,怎麼能想像海洋環繞的台灣,會出現沒有討海人的光景?
凡事有利就有弊,有了堤防堅實的保衛,卻犧牲了流動的港水,造成淤積。這些年來,歷任地方首長不斷努力淨港,蔡源龍上任後也身體力行,帶領群眾打撈港灣垃圾,宣導垃圾不落海,把垃圾帶回陸地丟棄。但是港灣裡依舊看不到魚蝦,連頑固的海蟑螂都活不下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廖大慶引用南宋大儒朱熹名句,印證唯有疏濬,才能治本。第二漁港外的內埤沙灘,與太平洋近在咫尺,如能建構數條暗渠,引進海水,就能活化港灣,有了流動性活水,自然可以終年清澈潔淨。
鯖魚文化節,開鑼踩街迎賓
10月7、8兩日舉辦的2017鯖魚文化節,是南方澳的地方盛事,在豐富精彩的民俗活動中,傳遞出對上天的敬畏和感恩。遠近馳名的進安宮金身珊瑚媽祖和南天宮金玉媽祖恆久守護,歡喜地看著象徵滿載豐收的「大漁旗」鼓風飛揚。今年是二十週年慶,「全日本鯖魚連合會」亦受邀與會,並邀請南方澳在11月間回訪,參加日本鯖魚節活動,彼此交流,建立友誼。今年的活動中,有靜態的藝文展示,有動態的體驗實作,更有美味的海鮮盡情享受,展現南方澳醉人的亮點。
南方澳的美,美在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如果清晨造訪南方澳,站在綿延一公里的內埤海岸線上,晨曦乍現中,天際一抹嫣紅,像少女羞赧的臉龐,美到令人心醉。伴著日出和雲彩,隨意地揮灑出滿天的綺麗光輝。這幅千變萬化的璀璨美景,讓眾多攝影家甘心摸黑守候,更是畫家們臨摹的天堂,永遠緊扣住世人的目光。
矗立在台灣東北角的南方澳,像一顆躺臥在太平洋臂彎的珍珠,是台灣第一座開發啟用的現代漁港。橫置於前的陸連島,形成了阻絕驚天駭浪的屏障。渾然天成的地理環境,優越到讓人走過百年,不忍離棄。
民國12年開港以來,南方澳一直是台灣漁獲量的領頭羊,全台百分之九十九的鯖魚,都來自南方澳。花東沿岸的海溝斷層,恰恰在南方澳外海,像電梯般緩緩推升,端上黑潮中豐盛的海藻生物,迴游的魚群則守在港灣之前,張著大口爭相吞食。
如此得天獨厚的夢幻條件,讓南方澳的漁船日日滿載豐收。這股無法抵擋的魅力,一世紀前,就吸引了各地的漁家,在南方澳落地生根。宜蘭縣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驕傲地說:「南方澳全盛時期,人口密度是全台第一。」青少年時期,就跟隨父親上船作業的他,一甲子的歲月,伴隨著南方澳漁業的發展。「那時候,攤商沿著碼頭一字排開,吆喝聲此起彼落,日日生意興隆。安檢所,配合漁船出港作業,徹夜燈火通明,南方澳真的像是一座不夜城呢!」談起昔日的榮景,蔡源龍眉飛色舞的說:「那時候漁船出港,可是要排隊的喲!」
矗立在台灣東北角的南方澳,像一顆躺臥在太平洋臂彎的珍珠,是台灣第一座開發啟用的現代漁港。(林格立攝)
迎向新世紀,打造新風貌
歲月的沖刷,耀眼的珍珠也會被淘洗發黃。隨著漁獲量的遞減、珊瑚產量的限縮,南方澳的人口逐漸外移,老舊斑駁的房舍,無言的刻寫著日月滄桑。昔日的紛亂吵嚷早已不再,但是港灣中櫛比鱗次的漁船,依舊沉靜地蓄勢待發。
秋日的午後,光陰的腳步在徐徐的海風中,悠閒的晃蕩。港邊綿延鋪排著一堆堆的魚網,一群被海風鏤刻出滿面風霜的漁工們,在日頭下揮灑汗水,熟練靈巧地補著破網。
零星歸來的漁船傾卸著漁貨,拍賣師和漁工們叼著菸,和老船長們開講,輕鬆地等著裝載漁貨的卡車入場。凝滯的氛圍,醞釀著蛻變的前兆,天生麗質的南方澳,正要走出不同的風貌。
「我像在和時間賽跑,因為理事長一任四年,很快就過去了。」今年四月接任宜蘭縣蘇澳區漁會第十九屆理事長的蔡源龍,對南方澳有著深厚的情感,正細密的規劃著漁港轉型重生的新貌。「漁業資源的枯竭,將是全人類的浩劫,未來一定要用愛護地球的心,落實環保。」蔡源龍語重心長的說。他心中的藍圖,是要打造一座具有環保意識的「南方澳大園區」,解決目前假日交通壅塞情況,並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南方澳大園區」中,將以電動車做為交通工具,減少廢氣的排放。創立「鯖魚產業工廠」,將南方澳一年四季多元豐富的魚獲,製成各種加工品。不但可以平穩調節魚價,增加漁民收益;更要把南方澳加工品塑造成大家信賴的品牌,走向國際。站在南方澳第三漁港旁「祝大漁」物產文創館內,蔡源龍指著琳琅滿目的加工品,自豪的說:「試吃過我們商品的人,都豎起大拇指說讚,我有信心把它推廣出去。」
大園區中還將設立「鯖魚館」,收錄南方澳自建港以來的輝煌歷史人文。入園的遊客,不僅能吃到美味,更能享受心靈的饗宴。「產業和文化結合,是南方澳未來發展的目標。」蔡源龍非常肯定這是百年漁港重生的方向。
南方澳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文史工作者,三剛鐵工廠文物館館長廖大慶說:「在經濟發展前期,要將產業注入人文,增厚底蘊;在經濟水平提升後,要讓文化產業化,打響南方澳的國際知名度。」唯有珍惜在地歷史沿革和文物,培育饒富趣味的深度導覽,讓文化生根茁壯,才能長遠吸引各方遊客駐足探索。
鯖魚是南方澳產業經濟命脈,漁獲量稱霸全台,謂為鯖魚的故鄉。(莊坤儒攝)
橫斷黑潮,讓鯖魚在國際發光
鯖魚是南方澳產業經濟的命脈。但是鯖魚的捕獲量卻在十年間,下滑了三分之一;魚身大小也只有昔日的三分之二;以往飽滿碩大的魚卵,尺寸也明顯縮小。這個重大的警訊,讓地方有心人士非常焦慮,顯現鯖魚有「過漁」的現象,亟需復育。於是大力宣導採用友善漁法,讓抱卵的鯖魚,安心孕育,使海洋生命力綿綿不絕。
今年7月,事前縝密醞釀了兩年,活動發起人陳嘉峰和李後璁等環保人士,舉著「海鯖迴家」的旗幟,用堅定的毅力,為守護鯖魚而划。順著鯖魚迴游的路徑,乘坐獨木舟,由南方澳出發,勇渡黑潮,在40個小時後,抵達石垣島。
浩瀚的汪洋中,四艘纖細的獨木舟,益發顯得渺小,隨著浪潮,猛烈地上下起伏搖晃。憑借著一股傻勁,在烈陽下,在一片漆黑的波濤裡,一行人只顧埋著頭奮力划槳。洶湧的洋流,一度把獨木舟沖離航道,十分危急。還好天助人助,一次又一次與大海對抗角力,終於又回歸正軌。原本預期要花費三、四天時間才能到達石垣港,卻出乎意料的順利,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這項自力完成的壯舉,拜現代科技之利,從出發到抵達,一路都有電子設備監看護航,讓這趟冒險行程平安完成,並留下極具歷史意義的完整紀錄。這次民間自發性的破冰之行,獲得日方媒體的報導,讓「鯖魚的故鄉」南方澳,驕傲的在異國發聲。南方澳的大漁旗也迎向陽光,飄揚在石垣島的港灣。更期待這項微小的努力,能夠激起保育的漣漪,讓迴游在黑潮中的鯖魚,早日回復昔日的生機。
邁入20年的鯖魚文化節,是地方盛事,傳遞對上天的敬畏與感恩。(廖大慶提供)
復育四部曲,打造海鯖願景
宜蘭縣政府和蘇澳鎮公所、蘇澳區漁會等相關單位,也十分重視百年漁港的前瞻發展,正在規劃復育四部曲「海鯖、海青、海清、海親」,要讓南方澳這粒寶石,繁華再現。
南方澳獨特的漁業資源,使耄耋高齡的老船長們,即使面對大環境嚴峻的挑戰,也不忍放棄本業。「我們都是做一輩子的。」這項堅持,讓南方澳深具特色。因為南方澳的漁產,是隨著季節的轉化,而有不同。鯖魚、鬼頭刀、旗魚、鯊魚、鮪魚依時報到。隨著魚種的差異,船隻和魚法也隨之改變,各具特色,十分有趣。
但是要延續這些魚法,需要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勇於面對風浪的喜怒無常,鍛鍊出剽悍的對抗能耐。「捕魚太苦了,我不要孩子來接。」和大海搏鬥一甲子,滿頭銀絲的老船長們異口同聲的說。「捕魚不像開車,有了駕照就可以上路,沒有三、五年的磨練,往往空艙而回,連油錢都要挖老本。」廖大慶憂心的指出。要抓緊時間,讓這些國寶級的活字典,把一生寶貴的經驗,永續傳承。大海是深奧的寶藏,怎麼能想像海洋環繞的台灣,會出現沒有討海人的光景?
凡事有利就有弊,有了堤防堅實的保衛,卻犧牲了流動的港水,造成淤積。這些年來,歷任地方首長不斷努力淨港,蔡源龍上任後也身體力行,帶領群眾打撈港灣垃圾,宣導垃圾不落海,把垃圾帶回陸地丟棄。但是港灣裡依舊看不到魚蝦,連頑固的海蟑螂都活不下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廖大慶引用南宋大儒朱熹名句,印證唯有疏濬,才能治本。第二漁港外的內埤沙灘,與太平洋近在咫尺,如能建構數條暗渠,引進海水,就能活化港灣,有了流動性活水,自然可以終年清澈潔淨。
「海鯖迴家」活動,保育人士自南方澳勇渡黑潮,為守護鯖魚而划。(廖大慶提供)
鯖魚文化節,開鑼踩街迎賓
10月7、8兩日舉辦的2017鯖魚文化節,是南方澳的地方盛事,在豐富精彩的民俗活動中,傳遞出對上天的敬畏和感恩。遠近馳名的進安宮金身珊瑚媽祖和南天宮金玉媽祖恆久守護,歡喜地看著象徵滿載豐收的「大漁旗」鼓風飛揚。今年是二十週年慶,「全日本鯖魚連合會」亦受邀與會,並邀請南方澳在11月間回訪,參加日本鯖魚節活動,彼此交流,建立友誼。今年的活動中,有靜態的藝文展示,有動態的體驗實作,更有美味的海鮮盡情享受,展現南方澳醉人的亮點。
南方澳的美,美在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如果清晨造訪南方澳,站在綿延一公里的內埤海岸線上,晨曦乍現中,天際一抹嫣紅,像少女羞赧的臉龐,美到令人心醉。伴著日出和雲彩,隨意地揮灑出滿天的綺麗光輝。這幅千變萬化的璀璨美景,讓眾多攝影家甘心摸黑守候,更是畫家們臨摹的天堂,永遠緊扣住世人的目光。
南方澳美在自然與人文的結合,綿延一公里的內埤海岸線上,璀璨的日出,緊扣住世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