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籽的奇幻之旅 千畦種籽博物館

若非家裡務農,或是修習農業本科,一般人少有機會好好認識種籽;但種籽是生命的起源,而且它的一生可傳奇了,可以飛天、可以下海,可蟄伏數年的等待,只為了傳續生命。

走訪位在台南東豐路上的千畦種籽館,推開用桃花心木作的門板,探身進入被大樹、藤蔓盤據的半戶外空間,放眼所見,屋梁上掛著一袋袋、玻璃器皿裡裝的一顆顆、木櫃裡陳列的一株株,全部都是種籽,猶如鑽進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樹洞般,準備開啟一場種籽的奇幻之旅。

種籽的奇幻旅程
「大多數的種籽都要離開母樹,去尋找土壤。」種籽館主人,人稱梁爸的梁崑將一邊展示手邊的種籽,一邊解說。

千畦種籽博物館(林格立攝)

離開的途徑很多,具翅植物的種籽藉著演化出來的特殊翅膀,乘風而去。梁崑將撥開火焰木狹長型的莢果,裡面飄出一片片透明薄如蟬翼的種籽,中心有心型的胚芽。「這一個莢果裡有幾千顆種籽,它是用數量來增加種籽找到土地的機率。」
另一個大葉桃花心木,它垂降的姿態是一邊旋轉一邊降落,如馬戲團的空中飛人,因為重力的關係,種籽的一頭會筆直插入土壤,它成熟的季節在三、四月,落地後,剛好遇到五月的梅雨,種籽正好發芽,老天爺安排得剛剛好。
有的種籽則隨波逐流,利用水流將之帶往遠方,這種叫做「海漂植物」。「海漂植物都有一個特徵,種籽跟種皮中間會形成氣室,外面有皮革的殼保護,裡面真空,所以它會浮在水上。」梁崑將展示著一顆比手掌還大的棋盤腳種籽,它和另一種穗花棋盤腳都是台灣原生種,棋盤腳主要分布在蘭嶼、綠島、恆春半島及小琉球,在東南亞各國如果看到它,那應該是從台灣海漂過去的。
有的植物則是靠發出奇特的味道,吸引鳥獸吃食,順便將之帶離母樹,例如棋盤腳和砲彈樹。砲彈樹是幹生花植物,它從樹幹上長出枝條,在枝條上開出橘紅色的花,果實成熟後,會爆開從樹幹上脫離落地,果肉有特殊的臭味,吸引昆蟲鳥獸吃食。
短短半小時的導覽,梁崑將講了好多種籽的故事,我們彷彿也跟著經歷了一場種籽的奇幻冒險,每一顆種籽都有自己特殊的身世,想方設法的把生命傳續下去。「它為什麼要那樣,想一想,其實是在跟我們說生命的意義。」梁崑將說。

細細端看展示櫃裡的種籽,遊客駐足不捨離去。

種籽是生命的來源
這麼多的種籽故事鮮少能在其他地方聽聞,千畦種籽博物館卻能讓民眾盡情探索發問,導覽結束後,最常聽到遊客問,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許多人逗留下來,跟梁爸聊天,想聽更多種籽的故事。
種籽館的空間原是從事園藝設計的夫妻檔梁崑將和趙英伶的工作室;多年前,留學英國、學音樂的小兒子梁朝勛回來,說服父母親將空間轉型,成為種籽博物館。
「初心只是『好玩』而已」,館長梁朝勛說。父母收集了一輩子的東西,卻沒人欣賞,覺得可惜。「種籽雖然天天都用得到,如吃飯的米或麥就是種籽,但長久以來一直都沒有人重視它。」
館內收藏了500多種種籽,館長梁朝勛不好意思地笑說,還有一堆因為忘記名字,先被堆置的種籽。當初查到了,卻沒有第一時間寫下來,現在要等著記憶再被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