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台灣開墾的記憶 嘉南平原騎行
沿著島上最早的公路──「台1線」騎行嘉南平原,所經之地都是先民開墾時的繁華要塞:灌溉水庫、養牛市集、車站鬧區,這趟旅行彷彿在寶島的動脈流竄,最後回到了養分供給的源頭──台灣的糧倉。單車跨越的不僅是地理的緯度,還有歲月的故事。
這趟「分段環島」的旅程,不如平時騎車的優閒,必須帶著幾分決心與熱血,從上下車方式開始,就要調整成正確的姿勢,才能降低身體在漫漫旅程中受傷的風險。除了外在模式的改變,也要開始習慣不用「搜尋引擎」認識世界,因為在地鄉親知道的故事,比網路上的更多、更精彩。
木都嘉義:日式老建築的再生
尋找歷史的旅程,從「木都」嘉義開始,以北門驛為起點,彷彿走入台灣在日治時期林業興盛的時光。
提到嘉義市的歷史,尤其是日治時期的老建築,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都會推薦「玉山旅社」的老闆余國信,來擔任引路人。擁有多年導覽經驗,加上經營的店家就在北門驛對面,余國信隨手拈來就是一段鐵道歷史。
我們將單車停放在玉山旅社外的小公園,轉入這棟屋齡約70年的木造建築,一抬頭就看見白底紅字的古色招牌,以及當初開幕掛上的匾額,彷彿通過門後,就能穿越到過去的時光。「你好你好!久等了!」余國信雙手作揖趕了進來,一開口就用流利的台語與我們打招呼,也提醒店員趕緊送上店內招牌咖啡。
「以前這家店是作『黑』的(性交易),從玻璃門往裡面看,都一片暗,走過的人都對它指指點點。只有我,帶導覽的時候會特別介紹它的故事。本來我只敢在外面看,後來人多壯膽,我就走進去看看。」余國信與店老闆有了交情,一聽到他有意出租店面,心裡那股熱愛人文與舊建築的熱情受到攪動,開始找朋友合夥投資。不過,幾十年的老屋,早已「傷痕累累」,余國信與朋友決定整修房子,以保持原有構造為前提,進行翻新補強的工程。
「建築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棟房子歷經不同時代,留下了數不清的痕跡。在作『黑』的之前,這家店其實是販仔間(台語:旅社)。過去北門驛一天有四班火車,有人上山砍材,有人從竹崎來市區做生意,老闆就開旅社,賺時機錢。」余國信認為,老房子的感動來自背後的故事。雖然曾經面臨經營危機,但貴人總會及時出現,電視劇「五味八珍的歲月」與電影「黑貓大旅社」租借此地拍攝,便讓玉山旅社渡過瓶頸。
離開前,我們請余國信推薦在地小吃與景點,他立刻回應:「東門雞肉飯」,然後指著牆上掛的「嘉義文化地圖」,點出其他老屋改建的店家。我們記下他的推薦之後,前往享用午餐,緊接下一個景點──嘉義文創園區。
騎行在嘉義市區裡,所見不乏經濟實惠的傳統小吃,但更引人注意的是老屋改建的店家,這股「舊屋新建」的趨勢,似乎正不斷擴大,而近幾年修建完成的嘉義文創園區,其前身正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酒廠。
在地影像工作室「種種影像」的成員王郁敦向採訪團隊介紹園區內的特色店家。種種影像由剛畢業的年輕人組成,他們透過影像紀錄家鄉嘉義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努力實踐夢想、勇於創新的青年。而園區內的店家,有不少都是他們記錄過的對象,無論是花藝創作、戲劇拍攝、甜點製作,擁有不同理想的人,都在園區裡租下了一個空間,期待更多人看見並參與他們的夢想。
菁寮嫁妝街:地方繁榮再現
離開嘉義市區,回到台1線上繼續旅程,經過北回歸線標誌後,進入台灣的熱帶地區。直行一段時間後,右轉進入南84道路,邁向菁寮老街。
俗稱「嫁妝街」的菁寮老街,地上是紅磚鋪成的道路,兩旁是低矮的平房,其中一棟是有250年歷史的「金德興阮家古厝」,從外觀就可以感受到清朝年間的歷史風味。同條街上,還有當年的黃家販仔間,是日治時代嘉義台南兩地商人往來的驛站,旅人常會在此休息一晚,隔天再繼續趕路。雖然旅社約在1950年代結束營業,其第四代子孫黃永全仍在附近經營民宿,並從事文史工作與導覽。
「以前菁寮是『好野人庄』(有錢人村莊),這裡有五、六家酒館。有些老婆會躲在酒館對面的巷子裡,等著酒館裡的老公出來,所以這個小巷叫作『找尪巷』。」黃永全對當地的歷史軼事瞭若指掌,從嫁妝街、台南遠東花布說到木造街屋與當地年邁的匠人。
這趟「分段環島」的旅程,不如平時騎車的優閒,必須帶著幾分決心與熱血,從上下車方式開始,就要調整成正確的姿勢,才能降低身體在漫漫旅程中受傷的風險。除了外在模式的改變,也要開始習慣不用「搜尋引擎」認識世界,因為在地鄉親知道的故事,比網路上的更多、更精彩。
嘉南平原過去缺乏灌溉系統,嘉南大圳興建後,才成為台灣糧倉。
木都嘉義:日式老建築的再生
尋找歷史的旅程,從「木都」嘉義開始,以北門驛為起點,彷彿走入台灣在日治時期林業興盛的時光。
提到嘉義市的歷史,尤其是日治時期的老建築,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都會推薦「玉山旅社」的老闆余國信,來擔任引路人。擁有多年導覽經驗,加上經營的店家就在北門驛對面,余國信隨手拈來就是一段鐵道歷史。
我們將單車停放在玉山旅社外的小公園,轉入這棟屋齡約70年的木造建築,一抬頭就看見白底紅字的古色招牌,以及當初開幕掛上的匾額,彷彿通過門後,就能穿越到過去的時光。「你好你好!久等了!」余國信雙手作揖趕了進來,一開口就用流利的台語與我們打招呼,也提醒店員趕緊送上店內招牌咖啡。
「以前這家店是作『黑』的(性交易),從玻璃門往裡面看,都一片暗,走過的人都對它指指點點。只有我,帶導覽的時候會特別介紹它的故事。本來我只敢在外面看,後來人多壯膽,我就走進去看看。」余國信與店老闆有了交情,一聽到他有意出租店面,心裡那股熱愛人文與舊建築的熱情受到攪動,開始找朋友合夥投資。不過,幾十年的老屋,早已「傷痕累累」,余國信與朋友決定整修房子,以保持原有構造為前提,進行翻新補強的工程。
「建築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棟房子歷經不同時代,留下了數不清的痕跡。在作『黑』的之前,這家店其實是販仔間(台語:旅社)。過去北門驛一天有四班火車,有人上山砍材,有人從竹崎來市區做生意,老闆就開旅社,賺時機錢。」余國信認為,老房子的感動來自背後的故事。雖然曾經面臨經營危機,但貴人總會及時出現,電視劇「五味八珍的歲月」與電影「黑貓大旅社」租借此地拍攝,便讓玉山旅社渡過瓶頸。
離開前,我們請余國信推薦在地小吃與景點,他立刻回應:「東門雞肉飯」,然後指著牆上掛的「嘉義文化地圖」,點出其他老屋改建的店家。我們記下他的推薦之後,前往享用午餐,緊接下一個景點──嘉義文創園區。
騎行在嘉義市區裡,所見不乏經濟實惠的傳統小吃,但更引人注意的是老屋改建的店家,這股「舊屋新建」的趨勢,似乎正不斷擴大,而近幾年修建完成的嘉義文創園區,其前身正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酒廠。
在地影像工作室「種種影像」的成員王郁敦向採訪團隊介紹園區內的特色店家。種種影像由剛畢業的年輕人組成,他們透過影像紀錄家鄉嘉義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努力實踐夢想、勇於創新的青年。而園區內的店家,有不少都是他們記錄過的對象,無論是花藝創作、戲劇拍攝、甜點製作,擁有不同理想的人,都在園區裡租下了一個空間,期待更多人看見並參與他們的夢想。
玉山旅社一樓是咖啡廳,二樓是保留過去「販仔間」 設計的民宿。
菁寮嫁妝街:地方繁榮再現
離開嘉義市區,回到台1線上繼續旅程,經過北回歸線標誌後,進入台灣的熱帶地區。直行一段時間後,右轉進入南84道路,邁向菁寮老街。
俗稱「嫁妝街」的菁寮老街,地上是紅磚鋪成的道路,兩旁是低矮的平房,其中一棟是有250年歷史的「金德興阮家古厝」,從外觀就可以感受到清朝年間的歷史風味。同條街上,還有當年的黃家販仔間,是日治時代嘉義台南兩地商人往來的驛站,旅人常會在此休息一晚,隔天再繼續趕路。雖然旅社約在1950年代結束營業,其第四代子孫黃永全仍在附近經營民宿,並從事文史工作與導覽。
「以前菁寮是『好野人庄』(有錢人村莊),這裡有五、六家酒館。有些老婆會躲在酒館對面的巷子裡,等著酒館裡的老公出來,所以這個小巷叫作『找尪巷』。」黃永全對當地的歷史軼事瞭若指掌,從嫁妝街、台南遠東花布說到木造街屋與當地年邁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