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總動員 從守護台灣到貢獻世界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新冠肺炎病毒迄今(2020年5月底截稿為止)已蔓延至180多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500萬例,死亡人數更是超過34萬人。

這個被喻為二次大戰以來,對人類生命最嚴重的威脅;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對全球經濟最嚴重的打擊。台灣民眾在疫情危機中,小心翼翼地走出全球擴散的陰影,創立成功的台灣防疫模式,備受世界讚譽。

2020年2月1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以下稱「新冠肺炎」)全球確診病例數突破一萬例時,台灣才出現第十例確診病例,當時口罩數量無法應付大多數民眾需求,於是政府決定徵用國內口罩廠商;2月5日宣布組建60條口罩生產線。
2月6日,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文憲,傳簡訊給經濟部長沈榮津提到:「部長辛苦了,疫情嚴重,政府要增加60條口罩產線,如果需要工具機業者的人力與資源,我們準備好了!」這是回應台灣口罩國家隊成軍的第一個呼聲。

口罩國家隊以精準快速戰力,協助防疫,還作外交。

口罩國家隊,超前部署
「沈榮津從擔任工業局科長時,就與我們基層的工具機業者互動頻繁,打電話、LINE給部長都不會已讀不回,那一天,部長很快就回我的LINE。」許文憲說:「雖然答應要幫忙,沒想到是跳進泥沼!」因為與工具機公會名譽理事長嚴瑞雄一起去新北市權和、長宏兩家生產口罩機的工廠會勘,發現廠房空間不夠、組裝工人不夠,零組件也不齊全。
雖然台灣工具機有著全球出口第三大的堅強實力,但在沒有設計圖、什麼都缺的情況下,抱著「視同作戰,只好拚了!」的氣魄,缺零件就列清單;缺組裝師傅,就動員大廠支援。許文憲說,上銀、永進、亞崴、程泰這些整機廠大廠,本來就是我們零組件工廠的衣食父母,身為理事長,稍微向他們「撒嬌」一下,大廠們義氣地出動廿多位專業的師傅,自備工具支援。
平常同行競爭,搶單廝殺嚴重,此時卻同心協力,其利斷金。原本單一工廠一個月二台口罩機的產能,加速暴衝,從第一週組出一台口罩機;到第二週三天一台;第三週一天兩台,不到一個月內組出60台口罩機。
而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口罩機工廠時,所喊出的「口罩國家隊」,這種無形榮譽感的加持,吸引更多的工具機廠商加入,從2月10日到3月20日的40天內,共計投入了2,500人次,組裝了92台口罩機,交由口罩工廠生產口罩,讓台灣從原本 80%口罩需要進口,到日產1,500萬片口罩的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大國,不啻為另類的「台灣奇蹟」。

台灣防疫洞燭機先,迅速應變,讓民眾在小心警覺中仍可以正常生活。

審慎以對,全球讚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今年一月曾預估,台灣染疫的案例,可能會是全球第二高。因為台灣距離中國最近,且每年有數百萬人次人員的往來。但事實卻顯示,當美國、歐洲成為全球重災區時,台灣在沒有封城情況下,確診案例迄今(至5月底截稿前)仍只有400多例,死亡人數不到十人,成為全球防疫的亮點國家。
台灣冷靜又警覺地在第一時間守住了防線。2019年12月31日,台灣政府就已開始對武漢直航入境班機實施登機檢疫作業,在1月20日則是啟動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接協調各部會的防疫作業,包括邊境管制、打擊假訊息等,也針對每個確診案例進行嚴密的疫調,追溯每個病例的旅遊與接觸史,於是得以防堵大規模社區感染。
針對台灣所採取的各種防疫措施,也是流行病學專家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分析,是台灣記取2003年SARS教訓,痛定思痛的結果。而陳建仁正是SARS肆虐時,臨危受命帶領當時台灣抗疫的衛生署署長(衛生福利部前身)。他說,SARS之後,台灣政府全盤檢視並修訂《傳染病防治法》,建立傳染病防治指揮系統,加強疾病管制局(現在的疾病管制署)組織再造,還設立感染症醫師制度。
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則是每天親自發布最新疫情動態,公布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讓民眾有所依從,私人企業和住宅社區也啟動體溫監測及消毒措施,呼應政府在公共空間防疫的努力,民眾得以在服從政府與個人自由之中取得平衡。全民一心的防疫,換來是對生命安全的保障,受到各國政要與媒體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