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找解答 用插畫記錄山林——沈恩民
山,像一座寶庫,沈恩民走進山裡,走出迷惘,重新認識自我,定位人生方向。
由彰化高商到台科大,由手繪插畫到電腦美工設計,沈恩民在叱吒風雲中,一度迷失自我。身心俱疲的焦慮中,帶著畫筆走入山林,在大自然的撫慰下,沈澱心靈,解讀山林奧妙。經過數年的累積與沈澱,出版《山 教我的事》,記錄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林務局、台灣山岳雜誌的合作經驗,回歸純樸潔淨的初心,發現台灣最美的風景;與守護自然環境的衛士,一起為這座寶島奉獻心力。
初出茅廬,如魚得水
「好像自然而然就會塗鴉。」隨手把看到的東西畫下來,是沈恩民與生俱來的樂趣。由彰化高商廣告設計科到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由手繪到電腦作業,沈恩民如魚得水,一路順暢。2007年進入職場,幸運地遇到指標性的客戶,為故宮、歷史博物館等機構的數位學習網站作美工設計,打下紮實的根基。「其實過程非常辛苦,經常需要加班,熬夜趕案子。」但是當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線上遊戲網站,指定他來畫時,那種榮譽感還是很得意的。
三年後,進入另一家數位科技公司,接觸到截然不同的商品設計。參與福特、海尼根、芝司樂、SONY等知名品牌的網路行銷工作。但是一次職位的升遷後,卻曝露出隱藏的危機。不善言語表達的他,在眾人面前闡述創作理念時,讓沈恩民感到好挫折。「當時內心很沮喪。」把自己的缺點,
毫無保留的曝露在同事眼前,沈恩民羞愧到難以面對。「我的思緒是很慢的,常常覺得被客戶追趕的透不過氣來。」屬於全面了解後,經過思考沈澱,才能完整表達的個性,在得來速的激進步調裡,總是對自己的作品感到心虛。「其實好作品是需要很多資訊的累積。」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商業節奏中,沈恩民開始覺得無力與厭倦。「感覺作品的生命週期好短暫。」商品不斷地推陳出新,往往兩三個星期就被覆蓋下架。種種的格格不入,沈恩民最後只能選擇出走。
叱吒風雲中失落自我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沈恩民,順利通過美國、加拿大的圖庫網站審核,開始在國際網站販售插畫創作。活潑的構圖,獨特的簡約風格,深受歐美客戶的青睞。本土設計師迅速在國際平台崛起,揚名海外的成就感,讓沈恩民意氣風發。2014年,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是以往職場收入的數倍。「那時每天都盯著螢幕報表,看著數字跳動。」喜憂完全被販售成績即時操控,心情上下起伏。「剛開始好興奮,後來就疲乏了。」覺得自己像一部印鈔機,為了賺錢,不斷地吐出創作。
譽之所至,謗必隨之。「大家開始模仿抄襲我的作品。」惡性的商業競爭,讓沈恩民無力招架。在構思新作品時,還要不斷地提防被抄襲,那種不知道敵人是誰的驚惶,時時處於四面楚歌。「要去蒐證檢舉,是很花心力和時間的。」再加上每天都有世界各地大量的創作加入圖庫,讓沈恩民覺得筋疲力竭。「我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全力,為什麼卻總是無法追趕上別人的腳步?」像是站在孤立的尖塔頂端,搖搖欲墜。一種江郎才盡的深層疲憊,產生瀕臨枯竭的強烈恐慌,讓原本需要專注與平靜的心,無歇止的動蕩。「我沒有辦法再畫畫。」原本最熟稔擅長的工作,卻成為想要逃離的夢魘,日夜承受著無法負荷的揪心之痛。《山 教我的事》書中一幅手繪插畫,一個人孤寂地跪伏在叉路的中央,面對眼前無數條盤根錯節的路徑,卻無從選擇,正像是沈恩民當時內心的寫照。
走進畫框裡的山林
「我從小就喜歡大自然。」身為家中長子,沈恩民在寵愛中長大,雙魚座的浪漫,總能在稀鬆平常的環境中,發現蟲鳥共鳴的樂趣。「我會蹲在水溝邊,看小魚小蝦,完全忘記時間。」八卦山腳下,天天仰望著巨大的佛像,隱藏在心靈深處,溫柔撫慰著身處都市叢林的焦慮與無奈;親近自然的童年生活,傳遞著鄉土的芬芳。這股深植在靈魂深處的原鄉情結,冥冥中牽引著沈恩民走向山林。
「我很任性,還好有一位認命的妻子,把家顧好。」避難似地回到故里,無端的失落感,卻讓沈恩民受到另一種衝擊。「以前那些隨處可見的小水溝都不見了,原來的荒地,矗立起一棟棟鋼筋水泥的大樓。」彰化老家的牆上,懸掛著像聖杯般傲立的雄峯,伴隨著沈恩民成長,「那是爺爺帶叔公登山後,叔公送給爺爺留念的畫作。」山的圖像有如一條無形的線,牽引著失去方向感的他,走出迷惘。無意間在老家發現一本爺爺的書,扉頁上工整地寫著購於沈恩民的生日,書名就是《台灣的高山》。奶奶早逝,爺爺入山,在汗水中揮別傷痛。時隔半甲子,沈恩民也循著爺爺的路,向山尋找心靈解藥。「爺爺一向話很少,但是踏上爺爺站過的地方,就有一種和他很親近的感覺。」
歷經到泰源監獄做志工的心情轉換,到進入「白老鼠」登山團隊,沈恩民在山友的身上,重新找到自我的定位,享受彼此分享的美好。捨棄了電腦,重拾從小最愛的畫筆,沈恩民回到快樂的初心。
在寧靜中聽到能量
從參與嘉明湖國家步道修復,到遇到山上的教官,山,像一座巨大的能量補給站,在一步一腳印中,沈恩民學會把心放慢;在一呼一吸間,彷彿回到童年,心靈重新得到滋養。「唯有親身走進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山的力量。」身為基督徒,沈恩民用感恩的心,拿起畫筆,歌頌山和山友的奇妙。
「因為環境很寧靜,讓我可以聽到更多。」山野間,讓人心靈悸動的聲音,把小時候的那些記憶,又帶回到眼前。唯有內心安定了,才有餘力觀察四方,重啟智慧之窗。2017年,沈恩民以紀錄員的身分,跟著千里步道團隊踏勘古道,幅員橫跨桃園、新竹、苗栗、台中間。「我真的是大開眼界。」以往沈恩民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看不起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透過這次調查,重新品味美好的人事物,愛上生長的地方。「過程很艱苦,但是心靈非常享受。」走進這片無數次呼嘯而過的土地,他開始沉澱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些調查?我要記錄些什麼?」
一連串的問號,在拜訪耆老的過程中,找到答案。「被文明遺忘的房舍和老路,以極微小的呢喃,訴說歲月的故事。」一種延續傳統的使命感,讓大家揮汗如雨,也不以為苦。
(沈恩民繪/游擊文化提供)
借由畫筆,沈恩民仔細描繪「樟之細路」的變遷沿革與重大事件。鉅細靡遺的嚴謹畫風,沈恩民稱職的做好紀錄工作。在過程中,看清楚自己所缺乏的,是深刻認識自己的土地,因為認識而投入,「由衷的認同與喜歡,就是力量。」隨同「出去玩協會」調查能高越嶺西段的台電設施,沈恩民終於踏上期許已久的步道,內心有無限的驚喜。昔日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貿易、通婚的社路,以及日治時期的警備通道,彷彿走進百年時光,引人嚮往。
沈恩民的筆下,守護電塔和線路的台電工作人員,被暱稱為「保線牛」的憨厚臉龐,栩栩如生。長年冒著生命危險,為全台正常供電而忘我拚搏。戴著彩色格紋帽子的沈恩民,也不時俏皮的出現在畫作中,在一覽無遺的山景裡,和心中的原住民勇士相互對望。
山是心靈的方舟
「有一陣子,我好怕大家去爬山。」看到遺忘在山裡的垃圾,沈恩民好痛心,深怕因為愛山,而褻瀆了山。直到參加南湖大山淨山工作,以及繪製《台灣山岳》雜誌巡山員特輯,而感到有能力回饋山林。「彎下腰,讓山乾淨一點。」撿拾垃圾的行動,沈恩民落實在每一次入山的行程裡,也培養孩子們正確的觀念,愛山,就要不留痕跡。「我們只是過客,所有的動植物才是山的主人。」沈恩民心存感恩,順應自然,以崇敬的心,繪製步道明信片,宣導愛護森林與動植物。
《山 教我的事》新書分享會中,沈恩民在掛滿自己畫作的空間裡,認真的簽書,面對讀友侃侃而談,不再羞澀。「山,讓我感到自信,能掌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進到山裡,就像身處在一個正向的環境,所有的思想也都會歸正。「了解自己的渺小後,可以接受失敗,可以原諒沒有達到目標。」山是沈恩民的諾亞方舟,讓他的心靈得到救贖,獲得自我反省的勇氣,注入再出發的能量。自詡是「台灣原生種」的沈恩民,體會如何和週邊的環境連結,在這片土地上往下扎根。被世俗遮蔽的眼,瞬間清朗,學會駕馭自己,接受缺點,轉化為個人特質。「生命,只有盡了全力,才顯現得出來。」這是山教沈恩民的事。
由彰化高商到台科大,由手繪插畫到電腦美工設計,沈恩民在叱吒風雲中,一度迷失自我。身心俱疲的焦慮中,帶著畫筆走入山林,在大自然的撫慰下,沈澱心靈,解讀山林奧妙。經過數年的累積與沈澱,出版《山 教我的事》,記錄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林務局、台灣山岳雜誌的合作經驗,回歸純樸潔淨的初心,發現台灣最美的風景;與守護自然環境的衛士,一起為這座寶島奉獻心力。
初出茅廬,如魚得水
「好像自然而然就會塗鴉。」隨手把看到的東西畫下來,是沈恩民與生俱來的樂趣。由彰化高商廣告設計科到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由手繪到電腦作業,沈恩民如魚得水,一路順暢。2007年進入職場,幸運地遇到指標性的客戶,為故宮、歷史博物館等機構的數位學習網站作美工設計,打下紮實的根基。「其實過程非常辛苦,經常需要加班,熬夜趕案子。」但是當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線上遊戲網站,指定他來畫時,那種榮譽感還是很得意的。
三年後,進入另一家數位科技公司,接觸到截然不同的商品設計。參與福特、海尼根、芝司樂、SONY等知名品牌的網路行銷工作。但是一次職位的升遷後,卻曝露出隱藏的危機。不善言語表達的他,在眾人面前闡述創作理念時,讓沈恩民感到好挫折。「當時內心很沮喪。」把自己的缺點,
毫無保留的曝露在同事眼前,沈恩民羞愧到難以面對。「我的思緒是很慢的,常常覺得被客戶追趕的透不過氣來。」屬於全面了解後,經過思考沈澱,才能完整表達的個性,在得來速的激進步調裡,總是對自己的作品感到心虛。「其實好作品是需要很多資訊的累積。」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商業節奏中,沈恩民開始覺得無力與厭倦。「感覺作品的生命週期好短暫。」商品不斷地推陳出新,往往兩三個星期就被覆蓋下架。種種的格格不入,沈恩民最後只能選擇出走。
在一步一腳印中,沈恩民學習體會大自然的奧妙,也在每一次的行腳中,加入淨山的行列。
叱吒風雲中失落自我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沈恩民,順利通過美國、加拿大的圖庫網站審核,開始在國際網站販售插畫創作。活潑的構圖,獨特的簡約風格,深受歐美客戶的青睞。本土設計師迅速在國際平台崛起,揚名海外的成就感,讓沈恩民意氣風發。2014年,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是以往職場收入的數倍。「那時每天都盯著螢幕報表,看著數字跳動。」喜憂完全被販售成績即時操控,心情上下起伏。「剛開始好興奮,後來就疲乏了。」覺得自己像一部印鈔機,為了賺錢,不斷地吐出創作。
譽之所至,謗必隨之。「大家開始模仿抄襲我的作品。」惡性的商業競爭,讓沈恩民無力招架。在構思新作品時,還要不斷地提防被抄襲,那種不知道敵人是誰的驚惶,時時處於四面楚歌。「要去蒐證檢舉,是很花心力和時間的。」再加上每天都有世界各地大量的創作加入圖庫,讓沈恩民覺得筋疲力竭。「我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全力,為什麼卻總是無法追趕上別人的腳步?」像是站在孤立的尖塔頂端,搖搖欲墜。一種江郎才盡的深層疲憊,產生瀕臨枯竭的強烈恐慌,讓原本需要專注與平靜的心,無歇止的動蕩。「我沒有辦法再畫畫。」原本最熟稔擅長的工作,卻成為想要逃離的夢魘,日夜承受著無法負荷的揪心之痛。《山 教我的事》書中一幅手繪插畫,一個人孤寂地跪伏在叉路的中央,面對眼前無數條盤根錯節的路徑,卻無從選擇,正像是沈恩民當時內心的寫照。
走進畫框裡的山林
「我從小就喜歡大自然。」身為家中長子,沈恩民在寵愛中長大,雙魚座的浪漫,總能在稀鬆平常的環境中,發現蟲鳥共鳴的樂趣。「我會蹲在水溝邊,看小魚小蝦,完全忘記時間。」八卦山腳下,天天仰望著巨大的佛像,隱藏在心靈深處,溫柔撫慰著身處都市叢林的焦慮與無奈;親近自然的童年生活,傳遞著鄉土的芬芳。這股深植在靈魂深處的原鄉情結,冥冥中牽引著沈恩民走向山林。
「我很任性,還好有一位認命的妻子,把家顧好。」避難似地回到故里,無端的失落感,卻讓沈恩民受到另一種衝擊。「以前那些隨處可見的小水溝都不見了,原來的荒地,矗立起一棟棟鋼筋水泥的大樓。」彰化老家的牆上,懸掛著像聖杯般傲立的雄峯,伴隨著沈恩民成長,「那是爺爺帶叔公登山後,叔公送給爺爺留念的畫作。」山的圖像有如一條無形的線,牽引著失去方向感的他,走出迷惘。無意間在老家發現一本爺爺的書,扉頁上工整地寫著購於沈恩民的生日,書名就是《台灣的高山》。奶奶早逝,爺爺入山,在汗水中揮別傷痛。時隔半甲子,沈恩民也循著爺爺的路,向山尋找心靈解藥。「爺爺一向話很少,但是踏上爺爺站過的地方,就有一種和他很親近的感覺。」
歷經到泰源監獄做志工的心情轉換,到進入「白老鼠」登山團隊,沈恩民在山友的身上,重新找到自我的定位,享受彼此分享的美好。捨棄了電腦,重拾從小最愛的畫筆,沈恩民回到快樂的初心。
隨手帶著筆記本,記錄山林中的所見所聞,是沈恩民體現自我的最大成就。
在寧靜中聽到能量
從參與嘉明湖國家步道修復,到遇到山上的教官,山,像一座巨大的能量補給站,在一步一腳印中,沈恩民學會把心放慢;在一呼一吸間,彷彿回到童年,心靈重新得到滋養。「唯有親身走進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山的力量。」身為基督徒,沈恩民用感恩的心,拿起畫筆,歌頌山和山友的奇妙。
「因為環境很寧靜,讓我可以聽到更多。」山野間,讓人心靈悸動的聲音,把小時候的那些記憶,又帶回到眼前。唯有內心安定了,才有餘力觀察四方,重啟智慧之窗。2017年,沈恩民以紀錄員的身分,跟著千里步道團隊踏勘古道,幅員橫跨桃園、新竹、苗栗、台中間。「我真的是大開眼界。」以往沈恩民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看不起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透過這次調查,重新品味美好的人事物,愛上生長的地方。「過程很艱苦,但是心靈非常享受。」走進這片無數次呼嘯而過的土地,他開始沉澱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些調查?我要記錄些什麼?」
一連串的問號,在拜訪耆老的過程中,找到答案。「被文明遺忘的房舍和老路,以極微小的呢喃,訴說歲月的故事。」一種延續傳統的使命感,讓大家揮汗如雨,也不以為苦。
有感於巡山員守護山林的艱辛,沈恩民用畫筆表述他們的工作情況。
借由畫筆,沈恩民仔細描繪「樟之細路」的變遷沿革與重大事件。鉅細靡遺的嚴謹畫風,沈恩民稱職的做好紀錄工作。在過程中,看清楚自己所缺乏的,是深刻認識自己的土地,因為認識而投入,「由衷的認同與喜歡,就是力量。」隨同「出去玩協會」調查能高越嶺西段的台電設施,沈恩民終於踏上期許已久的步道,內心有無限的驚喜。昔日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貿易、通婚的社路,以及日治時期的警備通道,彷彿走進百年時光,引人嚮往。
沈恩民的筆下,守護電塔和線路的台電工作人員,被暱稱為「保線牛」的憨厚臉龐,栩栩如生。長年冒著生命危險,為全台正常供電而忘我拚搏。戴著彩色格紋帽子的沈恩民,也不時俏皮的出現在畫作中,在一覽無遺的山景裡,和心中的原住民勇士相互對望。
山是心靈的方舟
台東林管處邀請沈恩民繪製嘉明湖步道名信片,記錄山林的美。(沈恩民繪/游擊文化提供)
「有一陣子,我好怕大家去爬山。」看到遺忘在山裡的垃圾,沈恩民好痛心,深怕因為愛山,而褻瀆了山。直到參加南湖大山淨山工作,以及繪製《台灣山岳》雜誌巡山員特輯,而感到有能力回饋山林。「彎下腰,讓山乾淨一點。」撿拾垃圾的行動,沈恩民落實在每一次入山的行程裡,也培養孩子們正確的觀念,愛山,就要不留痕跡。「我們只是過客,所有的動植物才是山的主人。」沈恩民心存感恩,順應自然,以崇敬的心,繪製步道明信片,宣導愛護森林與動植物。
《山 教我的事》新書分享會,沈恩民自己做會場佈置。
《山 教我的事》新書分享會中,沈恩民在掛滿自己畫作的空間裡,認真的簽書,面對讀友侃侃而談,不再羞澀。「山,讓我感到自信,能掌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進到山裡,就像身處在一個正向的環境,所有的思想也都會歸正。「了解自己的渺小後,可以接受失敗,可以原諒沒有達到目標。」山是沈恩民的諾亞方舟,讓他的心靈得到救贖,獲得自我反省的勇氣,注入再出發的能量。自詡是「台灣原生種」的沈恩民,體會如何和週邊的環境連結,在這片土地上往下扎根。被世俗遮蔽的眼,瞬間清朗,學會駕馭自己,接受缺點,轉化為個人特質。「生命,只有盡了全力,才顯現得出來。」這是山教沈恩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