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台灣踏上奧運擂台 黃筱雯「拳」力奪銅
「一開賽黃筱雯就發揮自己的身高優勢,頻頻用較長的手臂控制彼此間的距離,前手的試探搭配不時的後手攻擊。」
「黃筱雯利用前手直拳與刺拳引對手進來後,再跟上攻擊,首回合五位裁判四人給了十分。」
「聽進教練的話,黃筱雯穩穩拿下第三回合,五比零晉級四強。」
聽著播報員急促的聲線,即時轉播2020東京奧運(以下簡稱「東奧」)拳擊比賽的戰況,黃筱雯確定銅牌進帳,奧運初登場就拿下獎牌,寫下台灣拳擊史上嶄新的一頁。
近年來,台灣女子拳擊在國際賽事上屢屢奪牌,陳念琴在2013世青女子拳擊賽奪冠,林郁婷在2017亞錦賽奪金;此次東奧女子拳擊有五個量級,台灣就拿到四張入場券,黃筱雯說:「以前拳擊界的亞洲強國真的沒有我們,但是這幾年,林郁婷、陳念琴等前輩選手的努力,如今講到亞洲女子拳擊強國,大家會說中國、哈薩克、印度,然後喊出台灣的名號。」拿下如此成績,是選手在擂台下以汗水、淚水換取的。
東奧前的魔鬼訓練
參加東奧前,黃筱雯已在國際拳擊總會AIBA(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世界女子拳擊54公斤量級排名第一,但是此次奧運54公斤量級賽事從缺,黃筱雯改參戰51公斤量級,為此她厲行體重控制,身高177公分的她說:「這真的讓我吃足苦頭了」。
「以往習慣賽前兩周才開始減重,才不用累這麼久,餓這麼久,但是這樣身體狀態會非常的糟糕,比賽的狀態也無法發揮到最好。」因此從去(2020)年12月開始,她配合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小組(以下簡稱「運科小組」)與營養師的指導,慢慢地一個月減一公斤,讓身體維持在可負荷訓練量又保持戰力的狀態。
體重控制是第一個門檻。賽前倒數第三到四週是訓練強度最高的時期。這一個月內,教練劉宗泰專注地把訓練強度拉高,上午是基礎體能訓練,下午進行對打訓練,正式比賽只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鐘,但是劉宗泰認為訓練量一定要超過三回合的倍數,才得以負荷比賽,因此賽前的幾週,一週對練四天,回合數漸增;再加上對手模擬、情境模擬、以及諸如力道、腳步、姿勢、快慢等的調整。而且在高強度的練習中,還要小心不能讓選手受傷,否則就一切前功盡棄。
到了比賽的前兩週著重讓技巧更熟練。從運科小組的情資中,黃筱雯對戰左撇子選手的機率極高,為此劉宗泰許早就為她物色陪練員,模擬打法,讓黃筱雯提前適應各種選手的挑戰。
是這樣艱苦卓絕的訓練歷程,讓黃筱雯站上了國際奧運擂台,而黃筱雯左臂刺著許多醒目的圖案,最早刺上的圖樣是「台灣」,因為她希望每一次出拳都讓人知道她是來自台灣;位在鎖骨上方刺青「Boxer girl, remember why you started」,是刺青師爸爸送給她的禮物,提醒著她「莫忘初衷」。
人生因拳擊而自信
黃筱雯的拳擊之路啟蒙在蘭州國中遇見劉忠泰教練。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又在她的童年時期缺席,靠著阿公隔代教養長大。曾經自卑的她,拳擊建立她的自信,「當裁判舉起你的手的勝利感,我自己會覺得這是我的努力受到肯定。」。
劉宗泰說起他初見黃筱雯的印象,「這個女生的身高不錯(黃筱雯國中身高已166公分),但是條件沒有很好,因為身形太細了。」但是,再觀察一段時日,「她的耐力跟能吃苦的能力不錯。比如最基礎的跑步或打沙袋,不管多累人,黃筱雯無論如何都會完成我給的功課。」
「她是屬於距離、速度、技巧型的選手。」劉宗泰說。優越的身高條件,能拉開對手攻擊的距離;力量中等,可以用速度去彌補,技巧好則來自於國中開始紮實的基礎訓練,「再加上她的自我管理」,黃筱雯永遠是那個提早到練習場的選手,是如此的自律,成就了一名「奧運奪牌」的選手。
享受比賽的過程
曾經超級看重輸贏的黃筱雯,也在劉宗泰的引領下,享受拳擊的樂趣。
黃筱雯曾對上奧運銀牌選手,前一晚劉宗泰傳訊給她:「要當一個沉穩的選手,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教練相信你。」說到這兒,黃筱雯看向劉宗泰的方向:「原來平常教練看起來兇兇的,還是有點小貼心呢!」那場比賽最終輸了,但是,「我很享受那場比賽的過程,你看對手來頭不小,可是我可以跟她對打,也把自己的水準發揮出來,甚至在第三回合還拿到兩個裁判的十分,是裁判對我的肯定。」
東奧關鍵性的一場賽事,黃筱雯對上土耳其選手Buse Naz Cakiroglu,她是這次奧會的頭號種子選手,又是歐錦賽的冠軍,「在之前的比賽看過她的表現,就躍躍欲試想跟她打打看,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我覺得她氣場真的很好,她那一上場的感覺,是我可以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失敗了代表我們有所不足,那就去改進,深化自己。」黃筱雯把教練的話放在心上,在拳擊的路上持續伴著自己。
教練是第二個父親
東奧奪牌後,隨即迎來了父親節。黃筱雯在臉書上寫下對她如第二個爸爸「劉宗泰」教練的感謝。
「如果沒有他,我覺得我可能會一直想要離開拳擊界。」黃筱雯說,劉宗泰是那個不厭其煩地把她帶回擂台,告訴她,穩住自己,相信自己的人。
升上高一那年,黃筱雯在一場比賽中以一分挫敗,這對在國中時期幾乎是打遍同級無敵手的她打擊很大。將近一年的時間,她逃離了訓練場、逃離了擂台;是劉宗泰把逃跑的黃筱雯找回來,要求她重新踏入練習場,參加國手的甄選,而2013年她也順利當上國手,人生跨進不同的境界。
劉宗泰也是最關心她的人。2018年,黃筱雯參賽雅加達亞運,在四強賽第三回合時,右腳掌跳腳步時不慎骨裂,她撐著打完賽,晉級四強,取得銅牌;劉宗泰考量選手的情況,決定放棄爭取金牌的賽事。「教練覺得我還年輕,可以拚下一次,他真心考量我往後的選手生涯,我真的蠻感動的,如果那天他沒有做這個決定,那現在的我會不會沒有辦法打進奧運呢?」黃筱雯回想著。傷後休息了半年,劉宗泰也陪著黃筱雯一步步復健,從零開始,把失掉的一點點找回來,一年後,傷癒回歸的黃筱雯在2019年俄羅斯世錦賽奪下金牌。
在一個人的擂台場上,黃筱雯能在吵雜的聲響中,聽到教練那一句關鍵的指示,旋即出拳實踐,這是師徒間的默契,每一場擂台都是兩個人共同打下的。
再戰2024
這次備戰東奧,黃筱雯和劉宗泰同聲說,教育部體育署的黃金計畫幫助太大了。第一是拳擊運動容易受傷,有專屬的防護員可以提供即時的保護;第二是陪練員的支援。要找到跟黃筱雯這般高度和強度的陪練對手不容易,劉宗泰必須要動用資源找來國內男子選手來陪練。而且根據對手情報,在黃筱雯參戰的51公斤量級的對手中,多數是左撇子,黃金計畫提供了移地訓練的支援,讓黃筱雯能夠與不同的對手對打,累積經驗。
劉宗泰回想他選手時期學拳的經過,「土法煉鋼」四個字是最佳寫照。「操練比較多,技巧上比較不足,訓練的種類也貧乏,選手容易受傷,也會越練越無力。」劉宗泰解釋,傳統訓練法並非不重要,但是要在當今國際擂台上奪牌,比重只能三成,七成要用現代的技巧去實踐。此次有運科小組的專業分析,比如解析對手在一回合內攻擊腹部或主動攻擊的次數,甚或出拳的方向和慣性分析,讓選手與教練不再只是埋頭苦練,能從大數據分析來擬訂戰術,應對各類型打法的選手,對選手的信心更是加乘。
從東奧回國後,休息一些時日,黃筱雯旋即馬不停蹄投入訓練,參加十月的全國運動會,備戰2022年的亞洲運動會,同時更長遠的目標就是2024的巴黎奧運。
「你做到了,你可以的。」這是劉宗泰給黃筱雯一句話,也是大家對黃筱雯的應援。
「黃筱雯利用前手直拳與刺拳引對手進來後,再跟上攻擊,首回合五位裁判四人給了十分。」
「聽進教練的話,黃筱雯穩穩拿下第三回合,五比零晉級四強。」
聽著播報員急促的聲線,即時轉播2020東京奧運(以下簡稱「東奧」)拳擊比賽的戰況,黃筱雯確定銅牌進帳,奧運初登場就拿下獎牌,寫下台灣拳擊史上嶄新的一頁。
近年來,台灣女子拳擊在國際賽事上屢屢奪牌,陳念琴在2013世青女子拳擊賽奪冠,林郁婷在2017亞錦賽奪金;此次東奧女子拳擊有五個量級,台灣就拿到四張入場券,黃筱雯說:「以前拳擊界的亞洲強國真的沒有我們,但是這幾年,林郁婷、陳念琴等前輩選手的努力,如今講到亞洲女子拳擊強國,大家會說中國、哈薩克、印度,然後喊出台灣的名號。」拿下如此成績,是選手在擂台下以汗水、淚水換取的。
2020東奧拳擊銅牌──黃筱雯
東奧前的魔鬼訓練
參加東奧前,黃筱雯已在國際拳擊總會AIBA(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世界女子拳擊54公斤量級排名第一,但是此次奧運54公斤量級賽事從缺,黃筱雯改參戰51公斤量級,為此她厲行體重控制,身高177公分的她說:「這真的讓我吃足苦頭了」。
「以往習慣賽前兩周才開始減重,才不用累這麼久,餓這麼久,但是這樣身體狀態會非常的糟糕,比賽的狀態也無法發揮到最好。」因此從去(2020)年12月開始,她配合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小組(以下簡稱「運科小組」)與營養師的指導,慢慢地一個月減一公斤,讓身體維持在可負荷訓練量又保持戰力的狀態。
體重控制是第一個門檻。賽前倒數第三到四週是訓練強度最高的時期。這一個月內,教練劉宗泰專注地把訓練強度拉高,上午是基礎體能訓練,下午進行對打訓練,正式比賽只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鐘,但是劉宗泰認為訓練量一定要超過三回合的倍數,才得以負荷比賽,因此賽前的幾週,一週對練四天,回合數漸增;再加上對手模擬、情境模擬、以及諸如力道、腳步、姿勢、快慢等的調整。而且在高強度的練習中,還要小心不能讓選手受傷,否則就一切前功盡棄。
到了比賽的前兩週著重讓技巧更熟練。從運科小組的情資中,黃筱雯對戰左撇子選手的機率極高,為此劉宗泰許早就為她物色陪練員,模擬打法,讓黃筱雯提前適應各種選手的挑戰。
是這樣艱苦卓絕的訓練歷程,讓黃筱雯站上了國際奧運擂台,而黃筱雯左臂刺著許多醒目的圖案,最早刺上的圖樣是「台灣」,因為她希望每一次出拳都讓人知道她是來自台灣;位在鎖骨上方刺青「Boxer girl, remember why you started」,是刺青師爸爸送給她的禮物,提醒著她「莫忘初衷」。
師徒練習的日常。劉宗泰有如黃筱雯的第二個父親,在人生重要時刻都陪在身邊。
人生因拳擊而自信
黃筱雯的拳擊之路啟蒙在蘭州國中遇見劉忠泰教練。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又在她的童年時期缺席,靠著阿公隔代教養長大。曾經自卑的她,拳擊建立她的自信,「當裁判舉起你的手的勝利感,我自己會覺得這是我的努力受到肯定。」。
劉宗泰說起他初見黃筱雯的印象,「這個女生的身高不錯(黃筱雯國中身高已166公分),但是條件沒有很好,因為身形太細了。」但是,再觀察一段時日,「她的耐力跟能吃苦的能力不錯。比如最基礎的跑步或打沙袋,不管多累人,黃筱雯無論如何都會完成我給的功課。」
「她是屬於距離、速度、技巧型的選手。」劉宗泰說。優越的身高條件,能拉開對手攻擊的距離;力量中等,可以用速度去彌補,技巧好則來自於國中開始紮實的基礎訓練,「再加上她的自我管理」,黃筱雯永遠是那個提早到練習場的選手,是如此的自律,成就了一名「奧運奪牌」的選手。
享受比賽的過程
曾經超級看重輸贏的黃筱雯,也在劉宗泰的引領下,享受拳擊的樂趣。
黃筱雯曾對上奧運銀牌選手,前一晚劉宗泰傳訊給她:「要當一個沉穩的選手,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教練相信你。」說到這兒,黃筱雯看向劉宗泰的方向:「原來平常教練看起來兇兇的,還是有點小貼心呢!」那場比賽最終輸了,但是,「我很享受那場比賽的過程,你看對手來頭不小,可是我可以跟她對打,也把自己的水準發揮出來,甚至在第三回合還拿到兩個裁判的十分,是裁判對我的肯定。」
東奧關鍵性的一場賽事,黃筱雯對上土耳其選手Buse Naz Cakiroglu,她是這次奧會的頭號種子選手,又是歐錦賽的冠軍,「在之前的比賽看過她的表現,就躍躍欲試想跟她打打看,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我覺得她氣場真的很好,她那一上場的感覺,是我可以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失敗了代表我們有所不足,那就去改進,深化自己。」黃筱雯把教練的話放在心上,在拳擊的路上持續伴著自己。
拳擊讓黃筱雯得到了自信,站上了奧運的擂台,也學會享受每一場比賽的過程。(教育部體育署提供)
教練是第二個父親
東奧奪牌後,隨即迎來了父親節。黃筱雯在臉書上寫下對她如第二個爸爸「劉宗泰」教練的感謝。
「如果沒有他,我覺得我可能會一直想要離開拳擊界。」黃筱雯說,劉宗泰是那個不厭其煩地把她帶回擂台,告訴她,穩住自己,相信自己的人。
升上高一那年,黃筱雯在一場比賽中以一分挫敗,這對在國中時期幾乎是打遍同級無敵手的她打擊很大。將近一年的時間,她逃離了訓練場、逃離了擂台;是劉宗泰把逃跑的黃筱雯找回來,要求她重新踏入練習場,參加國手的甄選,而2013年她也順利當上國手,人生跨進不同的境界。
劉宗泰也是最關心她的人。2018年,黃筱雯參賽雅加達亞運,在四強賽第三回合時,右腳掌跳腳步時不慎骨裂,她撐著打完賽,晉級四強,取得銅牌;劉宗泰考量選手的情況,決定放棄爭取金牌的賽事。「教練覺得我還年輕,可以拚下一次,他真心考量我往後的選手生涯,我真的蠻感動的,如果那天他沒有做這個決定,那現在的我會不會沒有辦法打進奧運呢?」黃筱雯回想著。傷後休息了半年,劉宗泰也陪著黃筱雯一步步復健,從零開始,把失掉的一點點找回來,一年後,傷癒回歸的黃筱雯在2019年俄羅斯世錦賽奪下金牌。
在一個人的擂台場上,黃筱雯能在吵雜的聲響中,聽到教練那一句關鍵的指示,旋即出拳實踐,這是師徒間的默契,每一場擂台都是兩個人共同打下的。
再戰2024巴黎奧運,黃筱雯勢在必行。
再戰2024
這次備戰東奧,黃筱雯和劉宗泰同聲說,教育部體育署的黃金計畫幫助太大了。第一是拳擊運動容易受傷,有專屬的防護員可以提供即時的保護;第二是陪練員的支援。要找到跟黃筱雯這般高度和強度的陪練對手不容易,劉宗泰必須要動用資源找來國內男子選手來陪練。而且根據對手情報,在黃筱雯參戰的51公斤量級的對手中,多數是左撇子,黃金計畫提供了移地訓練的支援,讓黃筱雯能夠與不同的對手對打,累積經驗。
劉宗泰回想他選手時期學拳的經過,「土法煉鋼」四個字是最佳寫照。「操練比較多,技巧上比較不足,訓練的種類也貧乏,選手容易受傷,也會越練越無力。」劉宗泰解釋,傳統訓練法並非不重要,但是要在當今國際擂台上奪牌,比重只能三成,七成要用現代的技巧去實踐。此次有運科小組的專業分析,比如解析對手在一回合內攻擊腹部或主動攻擊的次數,甚或出拳的方向和慣性分析,讓選手與教練不再只是埋頭苦練,能從大數據分析來擬訂戰術,應對各類型打法的選手,對選手的信心更是加乘。
從東奧回國後,休息一些時日,黃筱雯旋即馬不停蹄投入訓練,參加十月的全國運動會,備戰2022年的亞洲運動會,同時更長遠的目標就是2024的巴黎奧運。
「你做到了,你可以的。」這是劉宗泰給黃筱雯一句話,也是大家對黃筱雯的應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