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有膚淺的政策討論
政策目的若非依有效的民意程序決定,可能會違背人民的意願;政策方法若未經深入的討論則可能錯誤,也可能被主事者誤導到不同的目的,討論的不足也會使人民選擇了錯誤的目的。
台灣雖有很多政策討論,但常不夠深入,以致被錯誤的資訊和理由所誤導而不能採取正確政策。這是台灣多年來政策品質不佳而國家經濟改善遲緩的重要原因。本文簡單舉一些例子請大家思考。
一、以名詞或指標代替實質
人民和政策的目的常和一些名詞或指標有關,這些名詞和指標並不等同於真正的目的,但我們常以某些指標來誇耀政績,甚至當成政策目的。
例如國內生產毛額(GDP)雖是重要經濟指標,但它其實不等於國民真正得到的所得或福利(請參閱:陳博志〈GDP可能和國民所得及福利差很遠〉,《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16年1月)。而GDP的成長率更常因前一年GDP的偏低而在今年暴增。2008和2009年的經濟衰退就使經濟其實不怎樣好,只是較恢復以往水準的2010年,出現10%以上的經濟成長率,而馬英九前總統和最近的吳敦義先生都拿這高成長率來誇耀自己的執政成果。我們投資和產業競爭力明顯低落時,政府也常拿IMD等國家競爭力的評比來自我安慰。
大學的主要目的是要訓練出有用的人才,以及研究國家的重大問題,但我們也以教授在國外的著作以及學校的國際排名做政策目標。最近政府用一些成果指標(KPI)來考核各單位,也可能使官員們努力美化這些指標,而不是改善實際狀況。
二、只看到直接效果
各種政策多有間接效果和副作用,政府應該要從整體的效果來使各政策適當的相互配合,但我們常只依照直接效果也就是表面上的好處就決定政策。
例如一例一休政策似乎就是只看到讓受雇者工作時間下降,以及平均每小時薪資可能上升這直接的好處,而未注意到使企業不易營運以及使部分受雇者收入減少的作用,因此引起很多批評和不滿(請參閱:陳博志〈一例一休的經濟政策思考〉,《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17年5月)。
有些人主張新台幣要大幅升值,以逼使企業因無法賺錢而努力升級,卻忽略很多企業可能已無能力升級更多,有些企業可能倒掉,有些企業可能外移的效果。(請參閱:陳博志〈不能靠升值改善貿易條件〉,《看》雜誌,91期,2011年7月)。而再升值太多可能使擁有鉅額國外資金的保險公司等金融業陷入危機,以及使央行難有盈餘繳庫而危及政府財政的問題,也少受注意。
台灣雖有很多政策討論,但常不夠深入,以致被錯誤的資訊和理由所誤導而不能採取正確政策。這是台灣多年來政策品質不佳而國家經濟改善遲緩的重要原因。本文簡單舉一些例子請大家思考。
一、以名詞或指標代替實質
人民和政策的目的常和一些名詞或指標有關,這些名詞和指標並不等同於真正的目的,但我們常以某些指標來誇耀政績,甚至當成政策目的。
例如國內生產毛額(GDP)雖是重要經濟指標,但它其實不等於國民真正得到的所得或福利(請參閱:陳博志〈GDP可能和國民所得及福利差很遠〉,《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16年1月)。而GDP的成長率更常因前一年GDP的偏低而在今年暴增。2008和2009年的經濟衰退就使經濟其實不怎樣好,只是較恢復以往水準的2010年,出現10%以上的經濟成長率,而馬英九前總統和最近的吳敦義先生都拿這高成長率來誇耀自己的執政成果。我們投資和產業競爭力明顯低落時,政府也常拿IMD等國家競爭力的評比來自我安慰。
大學的主要目的是要訓練出有用的人才,以及研究國家的重大問題,但我們也以教授在國外的著作以及學校的國際排名做政策目標。最近政府用一些成果指標(KPI)來考核各單位,也可能使官員們努力美化這些指標,而不是改善實際狀況。
二、只看到直接效果
各種政策多有間接效果和副作用,政府應該要從整體的效果來使各政策適當的相互配合,但我們常只依照直接效果也就是表面上的好處就決定政策。
例如一例一休政策似乎就是只看到讓受雇者工作時間下降,以及平均每小時薪資可能上升這直接的好處,而未注意到使企業不易營運以及使部分受雇者收入減少的作用,因此引起很多批評和不滿(請參閱:陳博志〈一例一休的經濟政策思考〉,《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17年5月)。
有些人主張新台幣要大幅升值,以逼使企業因無法賺錢而努力升級,卻忽略很多企業可能已無能力升級更多,有些企業可能倒掉,有些企業可能外移的效果。(請參閱:陳博志〈不能靠升值改善貿易條件〉,《看》雜誌,91期,2011年7月)。而再升值太多可能使擁有鉅額國外資金的保險公司等金融業陷入危機,以及使央行難有盈餘繳庫而危及政府財政的問題,也少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