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真新聞更具影響力的假新聞
在台灣的主流媒體界,假新聞已經不算是新聞了。2005年東森新聞S台的「腳尾飯」報導,以及2012年旺旺中時集團「黃國昌走路工事件」的報導,應該算是台灣新聞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個假新聞事件。
今年,假新聞這個議題又成為焦點,但焦點不在台灣,而在美國。川普自從上任以來,美國政壇就一直上演他跟CNN、New York Times、ABC、MSNBC等這幾家主流媒體之間的大戰,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川普指控這些媒體製造與傳播「假新聞」。今年以來最著名的案例包括CNN的「通俄門」事件、New York Times的「氣候報告」事件、七大工業國(G7)峰會期間川普的「不戴耳機」事件、以及較早的CNN「川普就職舞會選用名歌」事件。
被指謫的媒體往往辯稱這些新聞儘管事後被證明有誤,但那是因為報導的當時資訊有限的緣故,屬於無心之過,而且事後都又做出澄清。川普方面則認為媒體沒有善盡查核的責任,而且假新聞充斥是因為主流媒體對川普抱有偏見,所以對川普的負面新聞見獵心喜,有意或無意地放鬆查核工作,而事後澄清無法修補先前造成的損害。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往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公婆哪一個有理。不過,關於假新聞現象,主流媒體遠不如網路上的社群媒體來得嚴重。針對這一點,經濟學家已經透過實證資料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社群媒體才是假新聞的天堂
為甚麼臉書、推特這些社群媒體更容易出現假新聞?這主要因為跟其他媒體比起來,在網路上製造一個假新聞的成本非常低,而瀏覽者要去核實該新聞的成本卻很高。同時,社群媒體已經是一般人獲取新聞消息的重要管道:成年的美國人當中有62%每天從社群媒體閱讀新聞。
這正是Hunt Allcott與Matthew Gentzkow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分析的起點,他們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用經濟學的模型來推導假新聞的需求、供給以及均衡的狀態。兩位學者並針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網路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進行了分析。他們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包括156則在大選期間流傳但是後被證實為假新聞的網路消息、使用者網路瀏覽的紀錄、以及針對1,200人的調查。
他們發現假新聞傳播的範圍非常驚人:大選期間那156則假新聞在臉書上被分享了3,760萬次,瀏覽次數更高達7.6億次,等於平均每個成年美國人瀏覽了3次(或3則新聞)。某個假新聞網站,其中貼出的所有新聞超過一半是假新聞,但是該網站在選前的幾個月內共被瀏覽了1.6億次,等於每個成年的美國人平均瀏覽了0.64次。
美國的媒體工作者Craig Silverman就曾經分析過,假新聞在臉書上傳播的範圍遠比傳統的主流媒體來得大。臉書等社群媒體已成為假新聞的樂土。
網友有那麼好騙嗎?
儘管假新聞傳播的速度與範圍驚人,但如果閱讀的人都知道消息是假的,而將其當作娛樂新聞在讀,那假新聞的影響力也就很有限。關於這一點,美國的網路新聞網站BuzzFeed在去年大選結束後曾經做過一次網路調查。他們發現3,000名受訪者裡有看過或聽過假新聞的人當中,有75%相信該這些新聞「非常正確」或者「多少是正確的」。
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憂心,如果假新聞可以左右廣大讀者的觀點,這就提供了假新聞製造者一個強烈的動機。這樣的環境也等於預測了假新聞以後將層出不窮。
不過Allcott和Gentzkow兩位經濟學者的調查卻有一些不同的結果。他們發現在那1,200位受訪者中平均而言認為社群媒體上的消息沒有傳統媒體的消息來得可靠。而且,只有14%人表示社群媒體是他們最重要的消息來源。
偏見是謊言的溫床
事實上,讀者們也不是這麼無辜,假新聞會如此猖獗,主因是人們對假新聞有所偏好,而這樣的偏好來自於偏見。Allcott和Gentzkow的模型就認為人們喜歡接受那些跟自己的偏好一致的新聞。
希拉蕊的支持者就對那些對川普不利的假新聞接受度非常高,但對希拉蕊不利的假新聞則接受度非常低,而川普的支持者則完全相反。這顯示假新聞的效果取決於個人先入為主的成見。
美國的主流媒體往往宣稱他們是「不小心」地報導了對川普不利的假新聞,但這是因為他們在政治意識型態上反對川普,於是降低了對於這類假消息的免疫力,在播報前「有意無意地」減少了對這些新聞的核實工作。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社群媒體上「同溫層」的現象非常明顯,臉書的粉絲頁通常都是同樣偏好的人聚在一起取暖的場所。他們每天大量分享性質相同的消息,分享的目的通常是用這些消息來認證自己原來就形成的見解。他們沒有太多機會接受到不同的觀點,也排斥不同的觀點。Allcott和Gentzkow就發現那些常常待在社群媒體中同溫層的人,對於假新聞的接受度比較高。
破除偏見才能正本清源
既然偏見是假新聞生長的沃土,破除偏見才能遏止假新聞的散布。Allcott和Gentzkow發現一個人的教育程度、年齡以及整個新聞的閱讀量,會影響這個人判斷假新聞的能力。教育程度愈高、年齡愈大的人愈能分別出真新聞與假消息。另外,閱讀新聞的範圍愈廣,閱讀的量愈多,都會增加個人對假消息免疫力。「兼聽則明」這句諺語在此得到了驗證。
【本文選自《看》雜誌第184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84期)謝謝!
今年,假新聞這個議題又成為焦點,但焦點不在台灣,而在美國。川普自從上任以來,美國政壇就一直上演他跟CNN、New York Times、ABC、MSNBC等這幾家主流媒體之間的大戰,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川普指控這些媒體製造與傳播「假新聞」。今年以來最著名的案例包括CNN的「通俄門」事件、New York Times的「氣候報告」事件、七大工業國(G7)峰會期間川普的「不戴耳機」事件、以及較早的CNN「川普就職舞會選用名歌」事件。
被指謫的媒體往往辯稱這些新聞儘管事後被證明有誤,但那是因為報導的當時資訊有限的緣故,屬於無心之過,而且事後都又做出澄清。川普方面則認為媒體沒有善盡查核的責任,而且假新聞充斥是因為主流媒體對川普抱有偏見,所以對川普的負面新聞見獵心喜,有意或無意地放鬆查核工作,而事後澄清無法修補先前造成的損害。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往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公婆哪一個有理。不過,關於假新聞現象,主流媒體遠不如網路上的社群媒體來得嚴重。針對這一點,經濟學家已經透過實證資料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社群媒體才是假新聞的天堂
為甚麼臉書、推特這些社群媒體更容易出現假新聞?這主要因為跟其他媒體比起來,在網路上製造一個假新聞的成本非常低,而瀏覽者要去核實該新聞的成本卻很高。同時,社群媒體已經是一般人獲取新聞消息的重要管道:成年的美國人當中有62%每天從社群媒體閱讀新聞。
這正是Hunt Allcott與Matthew Gentzkow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分析的起點,他們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用經濟學的模型來推導假新聞的需求、供給以及均衡的狀態。兩位學者並針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網路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進行了分析。他們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包括156則在大選期間流傳但是後被證實為假新聞的網路消息、使用者網路瀏覽的紀錄、以及針對1,200人的調查。
他們發現假新聞傳播的範圍非常驚人:大選期間那156則假新聞在臉書上被分享了3,760萬次,瀏覽次數更高達7.6億次,等於平均每個成年美國人瀏覽了3次(或3則新聞)。某個假新聞網站,其中貼出的所有新聞超過一半是假新聞,但是該網站在選前的幾個月內共被瀏覽了1.6億次,等於每個成年的美國人平均瀏覽了0.64次。
美國的媒體工作者Craig Silverman就曾經分析過,假新聞在臉書上傳播的範圍遠比傳統的主流媒體來得大。臉書等社群媒體已成為假新聞的樂土。
網友有那麼好騙嗎?
儘管假新聞傳播的速度與範圍驚人,但如果閱讀的人都知道消息是假的,而將其當作娛樂新聞在讀,那假新聞的影響力也就很有限。關於這一點,美國的網路新聞網站BuzzFeed在去年大選結束後曾經做過一次網路調查。他們發現3,000名受訪者裡有看過或聽過假新聞的人當中,有75%相信該這些新聞「非常正確」或者「多少是正確的」。
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憂心,如果假新聞可以左右廣大讀者的觀點,這就提供了假新聞製造者一個強烈的動機。這樣的環境也等於預測了假新聞以後將層出不窮。
不過Allcott和Gentzkow兩位經濟學者的調查卻有一些不同的結果。他們發現在那1,200位受訪者中平均而言認為社群媒體上的消息沒有傳統媒體的消息來得可靠。而且,只有14%人表示社群媒體是他們最重要的消息來源。
偏見是謊言的溫床
事實上,讀者們也不是這麼無辜,假新聞會如此猖獗,主因是人們對假新聞有所偏好,而這樣的偏好來自於偏見。Allcott和Gentzkow的模型就認為人們喜歡接受那些跟自己的偏好一致的新聞。
希拉蕊的支持者就對那些對川普不利的假新聞接受度非常高,但對希拉蕊不利的假新聞則接受度非常低,而川普的支持者則完全相反。這顯示假新聞的效果取決於個人先入為主的成見。
美國的主流媒體往往宣稱他們是「不小心」地報導了對川普不利的假新聞,但這是因為他們在政治意識型態上反對川普,於是降低了對於這類假消息的免疫力,在播報前「有意無意地」減少了對這些新聞的核實工作。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社群媒體上「同溫層」的現象非常明顯,臉書的粉絲頁通常都是同樣偏好的人聚在一起取暖的場所。他們每天大量分享性質相同的消息,分享的目的通常是用這些消息來認證自己原來就形成的見解。他們沒有太多機會接受到不同的觀點,也排斥不同的觀點。Allcott和Gentzkow就發現那些常常待在社群媒體中同溫層的人,對於假新聞的接受度比較高。
破除偏見才能正本清源
既然偏見是假新聞生長的沃土,破除偏見才能遏止假新聞的散布。Allcott和Gentzkow發現一個人的教育程度、年齡以及整個新聞的閱讀量,會影響這個人判斷假新聞的能力。教育程度愈高、年齡愈大的人愈能分別出真新聞與假消息。另外,閱讀新聞的範圍愈廣,閱讀的量愈多,都會增加個人對假消息免疫力。「兼聽則明」這句諺語在此得到了驗證。
【本文選自《看》雜誌第184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84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