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師鄭桂崇 以手藝流轉客家衫文化
▲中壢區第二公有零售市場「巧鈴時裝」裁縫師傅鄭桂崇。吳長益攝影
鄭桂崇小檔案
• 巧鈴時裝負責人
• 甲級證照裁縫師
• 客家衫製作講師
走進桃園市中壢區第二公有零售市場(新明市場),入口第一個攤位就是裁縫師傅鄭桂崇獨立開設的「巧鈴時裝」,招牌上兩行小字標榜的是「專業修改」與「設計訂做」,簡明扼要點出店的特色。
小小的店面,一早就來了四、五組客人,有的來修改褲子長度、有的來做衣服。幾十年來,因為信賴鄭桂崇的手藝,這些忠實顧客有需求時總會來找她。特別的是,店內展示有幾件寬寬大大的藍染客家大襟衫,領口、袖口以傳統客家花布綴飾,開襟處綴以盤扣,十分醒目。
▲老顧客的需求牽扯著鄭桂崇的心,讓她不忍退休持續服務舊雨新知。吳長益攝影
家學淵源》26歲獲甲級執照,30多歲開服裝店
鄭桂崇會做衣服可說是家學淵源。由於外公是中壢地區知名的裁縫師傅,鄭桂崇十幾歲起便跟隨舅舅、阿姨學做衣衫。早期也曾在成衣廠學手藝,出師後轉到服裝店,20歲即考取乙級執照,26歲又順利取得甲級執照。
談到考甲級執照的過程,鄭桂崇記憶猶新:「考甲級證照時,只給我們一塊布、一捲線、兩顆釦子、一張圖樣、一張牛皮紙,自己抓尺寸,看著圖片裡衣服的大小、比例,就要做出一件衣服。」整個考試持續兩天,考場規定很嚴格,中午外出用餐時,考場貼上封條,參試者的背包還要受檢,怕帶出去請槍手。憑藉扎實的基本功,鄭桂崇順利取得證照。
1988年左右,30歲出頭的她在被稱為「中壢大時鐘」的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開起巧鈴時裝店,以巧手支起一片天。當時台灣成衣市場尚未普及,多數人逢年過節習慣訂製衣服。因此,時裝店一開張生意就很好,從8月開始,搭著中壢地區的平安戲、拜拜,一直忙到過年,上門的客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