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的逐夢者 開辦「編劇教室」 東默農補足台灣戲劇市場斷層

不若美國、韓國,在台灣戲劇市場中,「編劇」相對並非顯要工作。看準戲劇產業的斷層,東默農開創「戲劇教學」的人生,做較少人做的那一塊,期盼能為加速台灣影視產業的正向變化盡一份心力。

東默農編劇實戰教室創辦人東默農。吳長益攝影

隨著故事行銷的廣泛運用與影片製作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的人生軌跡與編劇產生交集。然而,編劇畢竟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創意工作,在這樣的小眾市場上,如何還能以「教編劇」為業,甚至在培養更多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存活,並非易事。「東默農編劇實戰教室」在創辦人東默農的耕耘下,儼然已是台灣最大的編劇教學公司。對於從小熱愛戲劇的東默農來說,這無異是個出彩的演出。

深愛戲劇》年少輕狂的劇團演出歲月

本名張家豪的東默農青少年時期便開始小說創作,大一時,懷抱著對音樂劇的熱情與雄心壯志,在系上組了一個音樂劇的表演。當時礙於能力不足,無法自己作詞、作曲,他笑說:「會演的不會唱,會唱的不會演,最終結果是慘不忍睹!」

失敗的經驗讓東默農領會到:「戲劇並不像寫小說般,一切都在駕馭之中。」意識到這樣的落差,大二時,東默農參加了話劇社,他形容自己猶如「被開眼」:如何運用身體、聲音、視線傳達意境?什麼是真實的演出?有設計的表演與純粹只有情緒的表演有什麼差別?……此後,他大量修習戲劇系的課程、大量排練與看戲,逐步累積經驗。大四、大五則是他在戲劇上最活躍的兩年,參與了不少牯嶺街小劇團的售票演出。

那段時間,只要有東默農參演的戲,幾乎都很賣座。他戲謔地說:「我喜歡喜劇,我的人生是一場笑話。」他推斷自己的演出賣得好,是因為「放鬆效果不錯」。東默農有種天生的能力,很自然地就能帶給身邊的人歡樂。整個訪談中,東默農滿是自我調侃與幽默的言語,加上豐富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充滿著令人愉悅的詼諧氣氛。

務實的逐夢者》先創業累積金錢再創作

大學畢業後,東默農很快入伍,開始面對現實生活的試煉。過去曾參與耕莘青年寫作會,當時他就意識到:創作者都活不下去!他發現周遭的作家除了創作之外,都有兼職。退伍前父親的過世,更令他深刻體悟到生活的真實面,母親與他之間的話題也有所改變,開始會談論未來、談論屬於人生的事。東默農猶如被從雲端拉到地面:「當兵之後要做什麼事?繼續創作嗎?那生活呢?未來呢?」

創作與生活的抉擇終於出現在面前,「追逐夢想的時候,多數人會遇到夢想與責任的拉扯,我不想放下任何一方,我會去思考怎麼樣同時能夠做到。」東默農是個務實的創作者,他選擇先創業累積金錢,再創作。

當時,直銷「在家工作」的系統很吸引他,「可以持續有收入,不需要兼職,可以專心創作,另一半也不會跟著自己餓肚子。」這樣的模式似乎完美地解決了所有問題。當時東默農從早忙到晚,他形容那是一個「很瘋狂的階段」,「當時有很長的時間,都是兩、三點才睡,甚至是六點多才回到家。」

東默農的課吸引不少各年齡層與不同族群的人士。東默農提供


體認人生無常》回歸劇本、小說創作之路

而這一脫離專業的戲劇領域就是六年。這段時間,他創造了百萬年薪,然而,岳父的離世讓他有了人生無常的感悟:「我原來的目標是要創業,爸爸(岳父)生病了,一轉眼又走了,那我還要為了那個百萬之夢努力多久?當初的目標我其實已經實現了?我是不是應該來做創作了?」

東默農過去做劇場時結識的好友,不少人在戲劇領域裡已有所造就。2015年當他告訴朋友要回歸創作時,了解他創作品質的朋友紛紛施以援手,讓他接了不少電視劇、電影、廣告案。就這樣,東默農回歸創作之路,在劇本、小說等領域獲得一些獎項。

然而,編劇卻是一個有付出不一定有成果的工作。「有些案子可能開頭讓你很興奮,可是結尾卻讓你很挫折。無論是成品很挫折,或者是根本就沒有成品。」他頗無奈地說:「你付出了時間與青春,但是沒有達到你期待的成果。」

當時接案收入並不豐厚,而過去經營部落格時累積的粉絲總有人詢問:「可不可以開課?」也許是務實的性格,讓他面臨選擇時總是格外理性,「這件事情來找我了,我在這件事情上面能夠創造的價值是什麼?」東默農開始思索,是否值得一試。

東默農希望盡己所能為台灣編劇產業帶來正向影響,同時教學的收入也可以平衡接案收入的不足。東默農提供


接軌斷層》投入較少人做的「編劇教學」

台灣的編劇產業有嚴重的斷層,東默農說明道:「作為一個編劇,一開始沒什麼名聲,接不到案子,活得很辛苦。突然間有一部戲紅了,成為大家認可的編劇了,終於證明自己有能力了,這個時候,你會選擇跳下來培養新人,還是做更多的案子?多數人選擇後者。因此,這個產業有一個斷層,絕大多數都是在『新手村打怪』,中間沒有接軌。」

總是要有人來做接軌的事,可是誰能來做?東默農認為:「像我這種還沒有知名到大家都來找我做大案子,但其實已經累積了相對多的經驗,可以分享給新手村的人。」他希望盡己所能為台灣編劇產業帶來正向影響,同時教學的收入也可以平衡接案收入的不足。

2016年,東默農將首個編劇課程開在台中、高雄。這樣的選擇同樣出於一股不願隨勢的想法。出身屏東的他,總覺得好像離開台北就再也沒有與編劇相關的事,「我就有種不服氣的想法,就要把編劇課開在台中、高雄。」頗有行銷概念的他,知道自己名聲不夠響亮,找了在導演與後製領域履歷亮眼的朋友組了一個「編導製的一條龍課程」,成功招募到近百名的學員。

「東默農編劇實戰教室」隨後成立了。編劇公司應該要扮演的責任到底是什麼?應該長什麼樣子?東默農逐步畫出藍圖:劇本創作、編劇培訓、經濟媒合、劇本醫生,他說:「這是我所想像得到在編劇這個專業上面應該有的樣貌,想入門的人可以入門,已經入門的可以累積經驗,有經驗的人可以找得到工作,更有經驗的人可以協助沒有經驗的人做劇本的修整。」

從部落格時代,東默農即已透過大量文章累積可觀的粉絲量,「我每天都在產出文章,一年就會多出三百篇文章。」他認為累積的量已經「築起一道門檻」,得以站穩編劇教學公司最大的地位。在網路行銷時代,大量的內容使其在搜尋「編劇教學」等關鍵字時占盡優勢,使得後來者難以超越。

開創市場》期盼為改變台灣編劇產業盡一份力

逐漸累積聲量後,面對不少詢問他開辦其他課程的聲音,諸如文案、故事行銷等,東默農總是回答:「這件事情有別人更適合吧!」他自認不屬於那種機會來了,瘋狂把握、瘋狂拓展的人,反而調侃自己是一個「老派的人」,總是從本質上看問題:「所謂的創業、商業,就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解決別人的需要,而你在解決的過程當中,得到你應有的報酬。」

與其瓜分市場,東默農更願意開創市場,「這件事情有人在做嗎?我能夠做什麼?有什麼需求是還沒有被人滿足的?我能夠創造的價值是什麼?我不是去瓜分市場,而是做開創市場的那個。」

難道不怕教學會製造更多競爭者?對於這個問題,東默農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從來沒有這種想法。這就像行銷跟業務的差異,行銷是讓東西好賣,業務是把東西賣出去。當你培養出越多的人,越多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做得越好,得到越好的評價,這個東西就會因為口碑而形成一個效果,使你自己在賣你的東西時也更好賣。」

他進一步說明:「一個美國編劇、韓國編劇跟台灣編劇,誰比較會編劇?直覺上就認為美國或韓國編劇比較行。……編劇收入的管道增加,那大家就可以不用為了生活煩惱,創作品質就會上升。我們當初做公司不就是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

未來方向》行銷、協助學生產出作品、自製作品

近來東默農已經逐漸減少自己接案創作的比例,他坦言相較於擴大接案量,擴大教學更具意義,「自己創作只是一部好作品,如果能夠帶起十個學生懂得寫好作品,就會有十部好作品。」

目前東默農有99%的收入來自教學,已然是台灣最大的編劇教學公司。過去每年在台北、新竹、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區,大概會有三次的實體巡迴課程,上過課的學員約五千名,其中也有電視台御用導演的寫手前來取經。

針對公司未來的規劃,東默農舉出行銷、協助學生產出作品,以及自製作品等三方面:「行銷面著重在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除了持續產出文字內容的免費教學,也會製作影片類的免費教學,以觸及更多有興趣的人。」

成功走出「編劇教學」這一步後,2018年東默農為了讓實體課程能夠更深入地協助學員完成作品,他開始將單純傳遞知識的課程內容線上化,課堂則著重在解決學生的創作問題,希望透過線上與線下課程的配搭,讓學生在課程中就能產生作品。

第三個目標是希望產出自己的製作,不管是微電影或自媒體形式。東默農認為:「國外很多知名編劇身兼製作人,這樣可以比較保障我們以故事為核心去發展一個案子,而不僅僅是以商業為核心來發展一個案子。」

透過自己的努力如果可以增加台灣編劇教學的數量,「整個台灣影視品質的變化速度將會加快。」東默農如此自我期許。

東默農小檔案
學經歷
• 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
• 東默農編劇實戰教室創辦人
• 兩岸三地微電影、電視、電影編劇
• 編劇講師、作家
• 動畫工作室、漫畫出版社、影音製作公司特約編劇
• 傳直銷產業
• 台大戲劇社編劇、演員、導演

獲獎紀錄
• 2018野草計劃Line TV獎
• 2017文化部劇本開發補助
• 2013中國好劇本入圍百強
• 2012新北巿動漫原創劇本獎佳作
• 第四屆台灣大哥大簡訊文學獎二獎
• 第四屆溫世仁武俠小說獎佳作
• 第九屆青年才俊戲劇競演藝術節入圍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並獲評審特別獎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13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13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