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物店」電商案例之二 - GOODS好東西 挑出新鮮口感與產地之最

只要沈怡文走進辦公室,同事們就會開始期待,今天又能吃到什麼特別的美食。酸甜多汁的老欉椪柑、皮又薄又軟的玉女小番茄,「都是從來沒有吃過的口感!」

「我就是很挑。」說話爽朗,總是帶著笑容的數位發展部協理沈怡文,來自「GOODS好東西」──《看》雜誌於2017年成立的選物團隊。她自己是家裡的採買者,每次購物的目標,就是挑到最好吃的那一家,這是她生活中的樂趣。「我喜歡PK,想知道A和B之間些微的差距,甚至會列出評分標準。我還會跟同事說,你買這家、我買那家,我們來比較。有時候身邊的人還會開玩笑說我好麻煩,一定要比出最好的。」她笑著說道。

挑選標準:水果只在對的時間點採收

延續沈怡文的選物DNA,GOODS好東西賣場中,同樣的品類,不重複開發。目前產地直送食材、養生油品與酵素系列商品、居家生活用品約各占品牌的三分之一,目標族群是一群喜歡天然健康、高營養價值、獨特風格的家庭採買者。

想開發產地直送的生鮮品,是因為沈怡文因緣際會定居雲林斗六之後,發現在產地附近的食物,和在台北吃到的有很大落差。「新鮮度影響太大了,所以我堅持做產地直送,保持食物的新鮮。早上還在果樹上,中午剪下來裝箱,明天就到你家,立刻可以上桌。」她盡可能地消弭傳統市場南貨北運再管銷的時間落差。

GOODS好東西商城販售的玉女小番茄。陳英豪攝影

如今仍定居斗六,沈怡文親自控管品質,只選友善耕作、也有檢驗報告的農場配合。「我去果園現採現吃,會覺得身體特別愉悅。」她分享:「尤其啊,我會去找願意讓水果真的在樹上熟成之後再採收的農友,這是產地直送最大的優勢。」沈怡文娓娓道來選賣不提早剪果、不干預果樹生長的的農作物的原因。

或許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儲藏室,果實會隨著時間熟成出本該有的風味,因為「順時」、「自然」,就能自然而然收成最恰到好處的滋味。「那就是原味,也是我們想要呈現給消費者的。」

沈怡文以合作的柳丁農友為例,表示很少有農友願意讓柳丁吊在樹上這麼久,通常農民會趁價錢好的時候,趕快大量採收。然而因為長時間的合作,農友甚至會主動告訴她:「我知道要讓你們賣的話,一定要吊到成熟,風味才會跟市場的不同。」

沈怡文曾花了一段時間,爭取與台南一家酪梨果園合作,他們的水果吃起來有淡淡鹹味,因為土質被刻意保護。「我們現在踩進果園,就大概知道主人對這片土地的態度。以自然農法耕種的土質會有一點QQ的,踩起來好像有彈性。」或許在珍惜產地作物的人眼中,會明白作物不只是溫飽的糧食,更是人與土地如何互待之後的彼此反饋。

沈怡文(右)親自收集大內酪梨產地資料,左為果園主人發哥。陳英豪攝影


親至產地:與供應商、消費者建立信任

打造一個選物品牌,要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並不容易。GOODS商城也曾遇到被詐騙過的消費者,對網路購物無法相信,不敢下單選購。除了維持良好的產品品質,還必須從各種能與消費者接觸的管道,包括銷售頁面、客服專線與長時間在線的客服人員,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等,在最短時間內解決顧客的疑難,才能降低消費者的信任門檻。

沈怡文提及,有幾次因為水果產季時間的限制,到尾聲時品質下降,就立刻和客人說:「對不起,我們不能出貨。已經錯過最好的時間,現在不符合出貨標準。」因此長時間以來,GOODS好東西累積的幾千名會員中,不少消費者會主動推薦給親友,新商品推出也很願意再嘗試,逐漸建立品牌的信任度。

此外,因為親至現場,GOODS好東西也想發揮影響力,降低農業知識的落差。

沈怡文提及,有位客人因為賣的鳳梨太甜,反而質疑是不是有打針?「雖然只是一位顧客,我們也很認真解釋,告訴對方我自己就在現場,看農友採收、分級、包裝,並且請來農友,直接打電話解釋。農友的鳳梨田有八十幾甲地,總共上百萬顆鳳梨,怎麼可能一顆一顆去打針。」也因為不放過和每一位顧客接觸的機會,聆聽消費者的疑慮,才能讓他們對品牌留下深刻印象。

沈怡文(右)與北港老牌烏魚子揚信經營者合影。陳英豪攝影

互信的態度,同時展現在與供應商的互動中。「我把農友也當作團隊的一分子。」沈怡文強調,每個合作的供應商,一定都會前往拜訪,平均每一家至少會去三、四次。因直接讓產地出貨,第一次出貨時也都會在場。

2019年3月,因為鎖定開發屏東縣高樹鄉的鳳梨,沈怡文與先生陳英豪──GOODS好東西電商營運經理一家人,甚至在高樹租房子住了三個月。深入產地,不僅能更了解在地的生態,也和供應商建立緊密而獨特的交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一地的風土都很值得被挖掘,也希望消費者都能品嘗。」

還有一位賣米的百大青農,一般人較難與他達成合作。透過合作農友的引薦,也成為GOODS好東西的供應商。「我買他的米回家之後,外食的機率下降了,特別想回家煮飯來吃。」沈怡文笑著表示,堅持古法日晒的米,真能吃得到陽光的味道。同樣的品項經過重重挑選,留給消費者的是高品質,也是對品牌的信任。

開發自有商品木鱉果酵素。GOODS好東西商城提供


產品布局:從農產品到居家用品

對於GOODS好東西而言,農產品就是品牌的引流款。除了季節性有時間限定的因素,特別吸引消費者之外,和一般蔬果通路相較,開發不少高單價的水果,品項較為獨特,也能夠在消費者中引起話題。

只是農產品當然還有不少限制,如因為堅持單一果園採買,有時候產季很短或因為天氣因素造成貨源不穩定,也會有必須提高利潤的問題。因此搭配品牌長賣的苦茶油、橄欖油等各種油品與營養食品,還有利潤較豐厚的掃地機器人等居家用品,打造更完整的產品類別。

沈怡文在延伸品類的過程,不斷思考消費者還需要什麼?「我們想,大家採買的機制早就已經不一樣,我自己也不會去市場買魚或其他生鮮品,喜歡在網路上買單片已經處理好的冷凍的商品,要吃的時候拿出來稍微退冰就可以料理。」

因此在對消費者更精準了解後,也陸續開發冷凍海鮮,和更多自有商品如木鱉果酵素,漸漸地在平台上就能把好貨買齊。「但是還是一樣,一種品類只賣最好的。」沈怡文表示,透過各個環節的堅持,想要讓消費者體驗好品質。

「生鮮的優勢,就是我們就在產地。」陳英豪笑著提及,Google導航上個月寄信來通知,他才發現自己超過60個小時都在開車。深入鄉鎮、深入產地,GOODS好東西談出和供應商的好交情,也把風味、口感和土地緊密連結,透過最終的好商品,將台灣在地的幸福美好,傳遞到每一位消費者的心中。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19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19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