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正確的主張」哪裡有錯?
習近平主席常提出一些簡捷而和多數人主張相近的正確主張,不少人因此相信他或曾經相信他,但全世界有愈來愈多人不相信他和中國共產黨,連中國內部的人也愈來愈不相信他。看似正確的主張卻不被相信的原因之一,是人們不相信它會被遵行。而不相信某些主張會被遵行的原因,除了有些人言而無信之外,在中國政治很常見的是,那些主張常有一些沒有明講的附帶條件,或者有一些和正常語意不同的解釋。
中國不稱霸?經濟自由開放?
習近平說中國不稱霸,甚至批評外國霸權,但外國人大部分不相信,因為中國明明就常用它龐大的市場等力量威脅別國,例如不買某國的產品,不讓人民去某國旅行,以及發展極龐大的軍力等等。李光耀先生早就指出,中國若真的不稱霸就不做霸權的事就好,何必一直講。那些相信中國不稱霸這句話的中國人不妨捫心自問,他們心中是不是很期望、很享受中國成為世界霸權而使別人都怕他?看看中國某些網路言論及其官方發言人和媒體的言論之強悍,「偉大了我的國」,別人很難相信中國不是要稱霸。
習近平說:「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但所謂「中國」或中華民族為何能由黃河流域擴大到今天的版圖?現在中國統治的疆域為何還有就叫做「新的疆域」的一大片土地?中國歷史上那些悲慘的征戰和殺戮其實都是某些「中國人」稱王稱霸的手段。試問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漢相爭、赤壁之戰,乃至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流著哪種血液的人幹的事?
有人也許會說,那都是中國內部的事,中國不對外侵略。換言之,中國人專殺中國人不殺外國人,中國人專門在國內互打爭霸,不對外爭霸和侵略。習近平和中共常說的不干預外國內政,也不容外國干預中國內政,和這種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什麼是中國,什麼是內政,是由中國自己認定」。那中國當然是最愛好國際和平的國家,因為所有中國占領、想併吞和打殺的土地和人民,中國都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都是內政而沒有侵略、併吞、稱霸以及屠殺外族或種族滅絕的問題及歷史。
這讓人想起怕太太的經典笑話:先生說我家的大事都由我決定,小事才由太太決定,而哪些算是大事或小事乃是由太太決定的小事。中共實際上的表現就是大喊不干預外國內政,也不讓外國干預其內政,但哪些算是中國內政則由中國決定。於是哪些土地屬於中國乃是由中國決定的內政問題,這些土地上的人有意見是叛亂、是數典忘祖,別人有意見則是干預中國內政。
經濟上的爭議也是這樣。中國國營企業握有的特權,中國對企業的補貼等不公平政策,要求外國企業交出技術、縱容其人民盜用外國智慧財產、乃至運用被強迫勞動的人力等等做法,都會對外國產品形成不公平的競爭和傷害,所以是國際問題。但中國人卻認為那是他們的內政,外國若要求中國去除這些中國在國內做的政策就是干預內政或保護主義,是要打壓中國的興起。這種不由它們是否會影響外國利益,以及道理上是否公平而客觀來看問題,卻以本國利益和國際鬥爭的立場來看問題的做法,自然會使他們的看法偏差,而讓別人覺得他們有強悍的民族主義甚至霸權態度,因而也不能相信他們的話。
習近平和中國也常說經濟要自由開放,但自由開放其實有形容詞和動詞兩種意思,當形容詞來看時,中國自由開放的程度是遠不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中國的政策宣示則是動詞,要由現在不夠自由開放走向程度仍不如外國的更自由開放(請參閱《看》雜誌189期,本專欄,〈對美中貿易紛爭的偏差看法〉)。中文這裡形容詞和動詞不分的結果,很容易造成混淆而讓人誤以為中國是較支持自由開放和較自由開放的經濟,而美國反而是保護主義。
中共繼承了孫中山什麼?
以習近平主席最近紀念辛亥革命110年的講話為例,其中就有很多單一句看來正確,但細看卻有大問題的說法。習近平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但他這繼承者的意思卻不是通常涵義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並沒有繼承孫中山先生主要主張的三民主義和其他思想主張,反而常是違背了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只是繼承了中國國民黨對中國大陸的統治。
中國不稱霸?經濟自由開放?
習近平說中國不稱霸,甚至批評外國霸權,但外國人大部分不相信,因為中國明明就常用它龐大的市場等力量威脅別國,例如不買某國的產品,不讓人民去某國旅行,以及發展極龐大的軍力等等。李光耀先生早就指出,中國若真的不稱霸就不做霸權的事就好,何必一直講。那些相信中國不稱霸這句話的中國人不妨捫心自問,他們心中是不是很期望、很享受中國成為世界霸權而使別人都怕他?看看中國某些網路言論及其官方發言人和媒體的言論之強悍,「偉大了我的國」,別人很難相信中國不是要稱霸。
習近平說:「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但所謂「中國」或中華民族為何能由黃河流域擴大到今天的版圖?現在中國統治的疆域為何還有就叫做「新的疆域」的一大片土地?中國歷史上那些悲慘的征戰和殺戮其實都是某些「中國人」稱王稱霸的手段。試問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漢相爭、赤壁之戰,乃至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流著哪種血液的人幹的事?
有人也許會說,那都是中國內部的事,中國不對外侵略。換言之,中國人專殺中國人不殺外國人,中國人專門在國內互打爭霸,不對外爭霸和侵略。習近平和中共常說的不干預外國內政,也不容外國干預中國內政,和這種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什麼是中國,什麼是內政,是由中國自己認定」。那中國當然是最愛好國際和平的國家,因為所有中國占領、想併吞和打殺的土地和人民,中國都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都是內政而沒有侵略、併吞、稱霸以及屠殺外族或種族滅絕的問題及歷史。
這讓人想起怕太太的經典笑話:先生說我家的大事都由我決定,小事才由太太決定,而哪些算是大事或小事乃是由太太決定的小事。中共實際上的表現就是大喊不干預外國內政,也不讓外國干預其內政,但哪些算是中國內政則由中國決定。於是哪些土地屬於中國乃是由中國決定的內政問題,這些土地上的人有意見是叛亂、是數典忘祖,別人有意見則是干預中國內政。
經濟上的爭議也是這樣。中國國營企業握有的特權,中國對企業的補貼等不公平政策,要求外國企業交出技術、縱容其人民盜用外國智慧財產、乃至運用被強迫勞動的人力等等做法,都會對外國產品形成不公平的競爭和傷害,所以是國際問題。但中國人卻認為那是他們的內政,外國若要求中國去除這些中國在國內做的政策就是干預內政或保護主義,是要打壓中國的興起。這種不由它們是否會影響外國利益,以及道理上是否公平而客觀來看問題,卻以本國利益和國際鬥爭的立場來看問題的做法,自然會使他們的看法偏差,而讓別人覺得他們有強悍的民族主義甚至霸權態度,因而也不能相信他們的話。
習近平和中國也常說經濟要自由開放,但自由開放其實有形容詞和動詞兩種意思,當形容詞來看時,中國自由開放的程度是遠不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中國的政策宣示則是動詞,要由現在不夠自由開放走向程度仍不如外國的更自由開放(請參閱《看》雜誌189期,本專欄,〈對美中貿易紛爭的偏差看法〉)。中文這裡形容詞和動詞不分的結果,很容易造成混淆而讓人誤以為中國是較支持自由開放和較自由開放的經濟,而美國反而是保護主義。
中共繼承了孫中山什麼?
以習近平主席最近紀念辛亥革命110年的講話為例,其中就有很多單一句看來正確,但細看卻有大問題的說法。習近平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但他這繼承者的意思卻不是通常涵義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並沒有繼承孫中山先生主要主張的三民主義和其他思想主張,反而常是違背了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只是繼承了中國國民黨對中國大陸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