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中國經濟 習近平險中求「穩」

中共中央在2021年12月10日發布經濟工作會議聲明,要求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連提25次「穩」字。中共喊經濟要「穩」,這背後隱藏的意思,就是代表經濟工作面臨很大風險,變數大,不得不謹慎應對。

經濟壓力大 報告提25次「穩」

該會議聲明指出,中國當前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同時外部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和不確定,並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為了應對「三重壓力」,該會議指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也就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及「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尤其是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20大)預訂於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該會議聲明說,「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

但少說了一句,這也是習近平的大事,如果經濟出亂子,就是在給習近平打破10年任期之路添麻煩,所以哪個官員搗亂,很可能就被打入大牢了。但就怕地方政府及官員為了自保,灌水數據,報喜不報憂,甚至做假帳,那麼浮出台的經濟風險可能只有冰山一角。

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又缺糧

果不其然,會議隔天的12月1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就在中國經濟年會上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四缺,前財長樓繼偉現場斥責官方統計數據沒有反映這四缺問題,反讓顯示的指標都「非常好」,忽略了經濟風險問題。

據中國媒體指出,汽車產業晶片短缺情況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限電停電未來5年內還會反覆發生,短期內貨櫃一櫃難求問題難解,更不用提中國年輕人早就不願到工廠做一線或技術工了,種種跡象顯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動搖。

更震驚外界的是,習近平接著在隔天親自講了還有一缺,這第五缺就登在中國《人民日報》12月12日的頭版,標題為:〈那麼糧食怎麼辦?〉。這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提問,《人民日報》引述習近平的話:「過去是南糧北調,現在是北糧南調。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種糧食,要麼建養殖場,要麼是種花卉果木。」

這頭版標題一下,也證實了之前外界對中國「糧荒」的揣測,不管是因氣候不佳歉收,還是連年大量糧田改耕種經濟作物或變成建地,總之,能確定的是大量向美國進口肉品、穀物,甚至向印度買米已經不管用了,糧食危機燒到中共已經推動節約糧食的「光盤行動」,指示餐飲業者提供「小份菜」、「小份飯」,並鼓勵舉報「餐飲浪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