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作為一門生意 漫才組合達康.come以娛樂觀眾為業

達康.come是知名現場喜劇雙人組合,由陳彥達(阿達)和何瑞康(康康)組成,不少人曾經被兩人30公分的身高差逗樂,只要他們站在一起,就是一種幽默。矮個子的阿達和將近190公分的高個子康康走進採訪現場,面對鏡頭和布景,立刻延伸搞笑的肢體和表情,但是一坐下來談喜劇發展,又是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展現出戲劇系出身的深厚養分。

陳彥達(右)和何瑞康(左)組成的達康.come是台灣漫才組合代表。葉俊宏攝影


緣起:學長、學弟投入專業喜劇演出

阿達和康康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學長與學弟,因為選修同一門踢踏舞課相識。阿達回顧畢業的時候,考慮要不要投入喜劇產業,經過一番掙扎。學校教的是劇場、傳統戲曲,表演首要強調觀點、詮釋,必須有所傳達,幾乎沒有純喜劇的課程,搞笑的演出不會是畢業生的首選。

剛好那年,以「站立喜劇」(Stand-up Comedy)表演為主的「卡米地喜劇俱樂部」(Comedy Club)開張,朋友問阿達有沒有興趣去表演,成為他接觸現場喜劇的契機。後來找了康康一起去玩,慢慢發現可以把對口相聲應用在表演裡,獨特的「台灣味漫才」因此逐漸成型,兩人在2013年成立「達康.come」表演搭檔組合。

在康康眼裡,阿達就是每個班上都有的「那個最好笑的同學」!不自覺想要逗樂別人,放鬆的時候有無止盡的笑點。和阿達搭檔之前,康康對踢踏舞非常投入,阿達形容康康只要喜歡一件事就會拚命鑽研,「他熱衷的程度跟大家不太一樣,是一定要從最根本的地方開始研究。」

「阿達一開始找我,我抱著有趣的心態,沒有掙扎就答應了。」雖說是以玩玩的心情投入,阿達卻指著康康說:「但這個人就沒有玩一玩這回事,他一直在思考更多變更有趣的喜劇方法。」

摸索:從戲劇專業到喜劇專業

「漫才」原是日本風行的一種站立喜劇表演形式,如今成為「台灣漫才」的代表,兩人一開始卻對這種搞笑類型一無所知。

阿達和康康最初參考很多日本漫才組合影片,用土法煉鋼的方式,觀察演員用什麼方式建構表演邏輯。「那時候的影片幾乎都沒有字幕,只能揣摩他們的表演形式,去分析文本,分析表演策略,慢慢建構出以台灣在地話題為內容的漫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