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記po上網,網友化身美食家

美食,是一種舌尖的藝術,這種根基於人性最底層的美學感受,是一種普世價值。
在各大入口網站以及部落格分享文章中,美食資訊,往往在搜尋關鍵字排行榜名列前茅,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
看上人心喜好追逐美食的欲望,鎖定美食評論資訊領域的平台網站「iPeen愛評網」,要顛覆美食家獨斷的價值判斷,讓人人都可以是食神的神話,在Web2.0的時代中可以成真。


龐大資料庫,吸引台灣Google合作
2006年成立的愛評網,目前擁有4萬筆店家資訊,豐富的資料被台灣Google看上,在今年初,選擇與愛評網合作,做為美食搜尋的合作夥伴,在Google上搜尋美食資訊,第一筆資訊一定來自愛評網。
創市際網路調查研究公司的ARO網路測量研究顯示,2008年6月,愛評網的網路到達率為3.29%,一個月內,不重複使用該網站的網友達到40萬人。
愛評網的創業團隊,平均年齡不滿30歲。大學畢業後,愛評網創辦人暨執行長何吉弘,找了好友葉卉婷、葉卉卿姊妹檔,開始了生平第一次網路創業,「這是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何吉弘說。
當時,他們想跨入網站的領域,為求網站能在最完整的狀態下運作,他們將網站製作程序外包,找上最好的團隊為他們打造網站。等了三個月,網站無法順利交期,交出來的作品完成度不到50%,他們決定收回自己手裡,重新開始。
此時,他們首先邀請熟悉網站製作技術的陳易成加入團隊,花了半年的時間重新架構,並且決定以資訊整合的網站重新出發,在眾多的資訊搜尋網站中,他們選中了美食這個領域。
「資訊流要能累積才有意義。」曾在台灣雅虎工作的愛評網副執行長葉卉婷分析,每一筆輸入網站的資訊,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在網路中發酵;相較於每日變動的新聞、每週更新的電影資訊,美食資訊汰換速度約在3到6個月之間,能讓使用者交互討論,產出屬於自己的詮釋。


豐富關鍵字,切中搜尋需求
他們將手邊能蒐集到的1萬5000筆餐廳資訊,一筆一筆鍵入資料庫中,並且開始將自己的消費心得放到網路上提供給網友做為參考的評鑑之一。但是,消費經驗畢竟是主觀的價值判斷,怎麼避免廠商自我宣傳,或是過度偏頗的意見呢?
為了提升網站資料的深度與品質,他們做了兩件事:進行會員身分手機認證,確保帳號的真實性,並且要求消費心得必須圖文並茂,以圖片解說餐廳內容,其次,他們設定獎勵制度,只要發表文章被推薦的次數越多,發文者可以累積紅利積點,並依此兌換喜歡的獎品。
「我們認為味覺雖然是主觀判斷,但是卻是一種相對客觀的概念。」葉卉婷分析,Web2.0的平台,由於是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的場域,閱讀文章的人,將能由意見分布的情形篩選掉離峰意見,找到意見的總和,也就是說,多數主觀意見下將能產出客觀判斷。
此外,愛評網特別注重關鍵字的歸類,關鍵字下的類別越多,在搜尋引擎上曝光的機率越高。例如,一篇網友撰寫,和朋友一起到燒肉店消費的食記心得。一般的網站分類,頂多以餐廳所在的地點「台北市東區」,或飲食型態「燒肉」或是「日式餐飲」做為關鍵字標籤,愛評網也另外新增消費目的「同學聚會」,讓使用者能依照消費的目的找到最符合需求的餐廳,也提升其在搜尋引擎上被找到的機會。


口碑券服務,推動餐廳與網友交流
網站資料多元之外,他們想做的更多。愛評網團隊誓言要「挑戰Web2.0不能賺錢的宿命」,今年8月開始,愛評網將推出「口碑券」服務,有效地在網友和餐廳業者間搭了一座橋。「許多餐廳業者不懂網友,而網友也對餐廳抱著錯誤的期待。」愛評網產品總監葉卉卿解釋。透過口碑券,他們要讓店家學習聆聽網友的意見,也要讓網友了解餐廳的特性,選對餐廳。
所謂的口碑券模式,是讓網友藉由在愛評網上發文所累積的點數,兌換享有餐廳優惠的口碑券,使用之後,必須再回到愛評網貢獻消費心得。參與口碑券活動的店家,是由愛評網的團隊試吃,經過內部意見表決,決定是否成為推薦餐廳。特別的是,口碑券會依照該餐廳適合的消費目的包裝,例如,擺設為圓桌的江浙菜餐廳,適合家庭聚會,因此口碑券推薦的會是拿手桌菜,而非三五同學聚會時使用。
癮科技網站主編吳顯二認為,愛評網的口碑券運作,能讓網站和產業結合,「網路可以是中小企業的翅膀,帶著他們飛翔。」吳顯二說,愛評網的口碑券是相對完整的商業模式,兩三年內將可見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