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得獎:履歷表最亮眼的勳章

就讀台科大設計研究所的陳彥廷,堪稱是台灣奪得最多設計大獎的學生:他從大四開始征戰國內外各種設計競賽,迄今拿下70多個設計獎項,其中有55個屬於國際頂尖設計大獎!
 以今年為例,陳彥廷與同學葉鑫合作的「防卡水溝蓋」、「易倒冠」及「電子卷尺」,分別獲得德國iF、美國IDEA及荷蘭Output 等頂尖設計大獎。他也因為屢屢為國爭光,大學畢業時獲得教育部頒贈近百萬元獎勵金,並入選「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的補助對象,被送到美國紐約的普列特藝術學院深造1年。

非名校生的最佳實力證明
 在國際大賽過關斬將,陳彥廷賺進滿滿獎金,也獲得公費出國深造機會,更重要的,他的設計才華得以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比賽,可以讓一個人以最快、最亮眼的方式被世界看見,特別是系出「非名門」的學生,一紙大型比賽的獎狀,比名校頭銜更神氣。遠東科技大學機械所學生莊庭杰就是其中一例,他本來一天花16個小時玩電腦線上遊戲,後來迷上發明後,徹底從「電玩宅男」變身「發明大王」,光是研究所2年期間就取得62件專利,還積極進軍國際發明展,抱回2金1銀1銅共4面獎牌。也因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不久前在「技職之光」表揚大會中,公開受到教育部表揚。

從比賽結識未來老闆或班底
 福特汽車人力資源處副理蘇迺雯說,工作經驗是「零」的新鮮人求職時,能證明個人能力的只有學歷、在學時期的活動表現,若是履歷中秀出大型比賽得獎紀錄,即使非名校出身,也能讓企業主眼睛為之一亮。
比賽讓實力被看見,因為擔任評審者,往往就是舉辦比賽的企業主,或是知名企業的主管,歷來有不少學生參賽表現優異,立即獲得錄用或拿到預聘書的例子,像是過去LEXUS校園商業個案競賽的冠軍團隊,已有人在主辦比賽的和泰汽車任職,並派往上海接受歷練。
 優仕網競賽活動顧問符敦國說,參加各種不同的比賽,有助於結識多元的人脈,這當中可能有你未來的老闆,也可能有未來創業或異業結盟的夥伴。

C/P值超高 賺獎金比打工容易
 而參賽除了提高能見度,也是賺取獎金的一項管道。常祭出高額獎金徵求曠世鉅作的文學獎,首獎通常都高達百萬元;由各大企業主辦,以大專院校生為對象的商業個案、創業、軟體程式、工業設計等競賽,最高獎金也都在6位數以上,若能在這些比賽中贏得大獎,獎金可能超過上班族一整年的薪水。
 像是作家夏霏從12歲起積極投入各項投稿、徵文與文學比賽,17歲就憑著稿費與比賽獎金,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符敦國在就讀成大機械系期間,也靠著參加五花八門的比賽,累積百萬獎金。
 奇門網路營運長鍾震寰從大學開始,就熱衷於參加軟體設計與商業創業競賽,研究所畢業時不但累積十餘面獎牌,也賺進可觀的獎金。他常利用暑假,與同學蒐集各項比賽資料,再依比賽獎金高低,排定參賽先後順序,挑出「有把握、勝算大」的項目優先參賽,以增加贏面。他認為,「參賽的C/P值(Capability/Price)遠高於打工」,而拿獎金比打工賺時薪更好賺。

分析比賽宗旨 有助提高勝算
 不過,現在的比賽種類琳瑯滿目,看得令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參加起。在「獎金獵人BHuntr」網站上(http://bhuntr.com),會固定更新尚未截止報名的比賽資訊,其中徵文比賽就有近百種,是舉辦頻率最高的比賽類型;其次是攝影類比賽有70多項,文學、設計與美術繪畫比賽也都有30~40項。符敦國分析,比賽項目看似五花八門,其實舉辦目的不出6大類型:
1-宣傳形象或政績:這類比賽以政府機構或企業主辦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