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集團 10年養成14個台幹總經理

儘管中國人才急起直追,然而台灣人的忠誠與廉潔度仍是企業看重的關鍵優勢。

頂新的10年總經理計劃,瞄準的正是台灣高階人才。

 出了天津機場,車子在津濱高速公路上飛快行駛,目的地是位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大街34號的「格林園」。這裡不僅是康師傅控股旗下156名台籍幹部長年紮營作戰的祕密基地,距離頂新集團總部所在的第三大街,更僅僅不到10分鐘的車程。

 2002年,第一碗康師傅方便麵回台上市,「康師傅」這個深耕大陸市場多年的台資企業,第一次在台灣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記。相隔7年,頂新集團今年7月再次展現大手筆,買下台北101大樓近3成的股權,聲勢在兩岸達到如日中天。

 光是康師傅控股,旗下就有4萬8千名員工,今年上半年剛出爐稅後純益更高達台幣82億元。紅火歸紅火,台灣人對於這個賣油起家的龐大集團,總是覺得既遙遠又神祕,更別說是了解它布局兩岸的人才策略。

 《Cheers》雜誌首度深入頂新集團總部、與康師傅控股台幹宿舍「格林園」,近距離觀察康師傅控股在兩岸人才布局最新策略。


10年總經理計劃
 去年康師傅大舉回台招募「儲備總經理」一職,稱為「高階領袖儲備計劃」,預計花10年時間,培養出至少14名事業群總經理。

 然而隨著大陸境內年輕人才的崛起,人事高層不諱言,對於這項「10年總經理」計劃,也不斷隨情勢調整評估。台灣高階人才前進大陸之路,有前景,但也充滿挑戰與變數。

 不論是走在頂新集團總部,或是「格林園」五星級的台幹宿舍區,其實都不難感受到,這一群平均35~40歲,被稱為「境外幹部」的年輕台幹身上背負的期待和高壓。

 正值晚餐時間,格林園內中餐廳,每天提供多道充滿台灣家鄉味的伙食,剛下班的台幹三三兩兩走進用餐,更多的是匆忙打包完晚餐,就急著回到高級單身宿舍繼續未完的公事。

 除了白天工作,下班後回到格林園照樣得面對走3步遇到同事、走5步遇到主管這種無形的工作壓力,甚至連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也住在宿舍區的獨棟洋房內。

 總裁室人力資源部協理周海波貼切地描述,在這裡工作沒有所謂「朝九晚五」,都是「7-11」,表面是8點上班,5點下班,但大家都會繼續工作。尤其格林園就在總部旁邊,每個人都得「隨時應召」。

 這樣的拼命並非沒有道理,因為這一群年輕台幹不只是必須快速適應大陸文化、大規模市場戰,融入康師傅講求快速效率和超強執行力的企業文化。在專業能力的考驗之外,還必須面對同儕台幹以及大陸年輕幹部崛起的雙重壓力。

 飲品事業群人資本部資深協理吳之煒指出:「人才戰場在康師傅內部,已經變成多元化,年輕台籍幹部慢慢要擔任起經營管理高層的責任,否則就會有『階段性』任務。」

 如果一個總經理平均花10年時間培養,事業群總經理大多年齡在45歲以上,那麼目前這些30多歲的「境外幹部」,自然就是最具有“High Potential”的一群人。

 總裁室幕僚長兼董事長室主管柯元達表示,依照現有規模來看,共有14個事業群總經理的職缺,「10年後,一定是成倍數,搞不好是一個省一個公司啊!」


陸幹能力成長快,台幹忠誠度高
 換句話說,站在通往儲備總經理的起跑線上,不論是境內或境外幹部,競爭的態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柯元達更挑明說,康師傅做方便麵17年,境內幹部20多歲進來,現在也才40幾歲,「他們跟現在40歲左右的境外幹部就要PK啦,不管是境內境外,誰有能力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