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班邊創業step by step

創業不一定得大刀闊斧、先把原本工作辭了再說,許多人利用下班和週末試水溫,當創業根基打穩之後,再全心投入經營。

 中午11點半,保險業務員張素鳳駕著車在雪山隧道往台北的路上,一個禮拜她至少有5天會宜蘭、台北兩邊跑。20分鐘前,她才在宜蘭跑完兩個在國、高中任教的老師客戶;現在,她正要前往在台北市華山市場內的攤位顧店。

 2007年,張素鳳藉著SOHO協會的協助,將自己製作的水晶糕放在網路上販賣,去年11月中,實體店鋪正式成立。「工作了10幾年,我開始對現有工作感到沒有安全感。」張素鳳沒有高學歷,創業遂成為她打開生涯第二條路的選項。
創業,對於廣大的上班族來說,儼然是經濟不景氣下的出口。

 而且多數人選擇邊上班邊創業的模式。104人力銀行「上班族2009創業意向大調查」發現,高達81.6%的上班族有創業意願。分析背後原因,主要是希望能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不過「為了賺大錢」,以及「工作不順利」也是上班族想要創業的理由之一。

 立法院4月中三讀通過修正《公司法》,更替想要創業者打了一劑強心針。過去設立公司得先準備至少25萬元的資本額,《公司法》修正後,取消資本額限制,也就是說,就算只有1元,一樣能設立公司!

 一般來說,要創業似乎得先準備好一筆資金,再辭掉現有工作、投入事業;然而,資本不夠雄厚的人很難這麼做,如果要養家,得承受更大經濟壓力。尤其在景氣蕭條下,貿然辭去原有工作,等於放棄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邊上班,邊創業」彷彿成為最理想的狀態,既能降低風險,又能增加收入。但真是如此嗎?怎麼做才能創造「一石二鳥」的效益,不會因為「腳踏兩條船」而「兩頭空」?

 決定從上班族變成百分百的創業家之前,不妨先規畫一段「暖身期」,試試水溫。

試水溫:免費資源先做起
 甦活創業管理顧問總經理張庭庭建議,最好從利用免費的資源,例如網路、部落格等工具開始。「一開始其實賺不到什麼錢,但可以先體會創業是什麼感覺,」她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