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核裂變:邁向服務共享的汽車大戰國

自從福特在1908開發出T型車橫掃汽車市場以來,我們再度面對百年難得一見的歷史浪濤,率先向福斯(Volkswagen)、豐田(Toyota)、通用(General Motors, GM)等市場大金剛發起奇襲的是本來名不見經傳的特斯拉(Tesla),該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成功突破現有的商業思維與生產框架,推動汽車產業由「燃油」轉向「電力」驅動。目前特斯拉年銷量不過50萬輛,比起年銷950萬輛的豐田汽車,他就像是800磅大猩猩前的小猴子。

不過,如果以市值來進行對比,形勢立刻逆轉,2021年1月7日,該公司的市值達到7,74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單獨1家公司就超過9家傳統車廠的總和,不斷飆升的股價支撐馬斯克一度成為全球首富。

特斯拉就像汽車業裡的原子小金剛,體積雖小,能量超強;馬斯克本人則是撞擊汽車市場的中子彈,不斷引爆技術架構及商業模式的核裂變。剛創立的特斯拉是以頂級的客戶族群作為市場的起點,成功的推出高價位的Roadster跑車形塑出環保時尚的品牌定位,在建立起響亮的市場知名度之後,特斯拉緊接著調降價格以較為親民的Model S向下打入主流市場,剖析歷年來該公司的定價策略發現短期獲利並非馬斯克主要的考量,如何在打下灘頭堡後不斷的擴大戰果,才是馬斯克最重要的關鍵目標,就算犧牲高端產品的銷量也要擴大整體的市場占有率。

引爆市場核裂變的特斯拉
雖然相對Roadster汽車,Model S已經便宜許多,比較陽春的Model S Long Range要價新台幣300多萬,比較頂級的Model S Plaid+則售價新台幣500多萬,然而,這樣的定價並不是一般社會大眾所能負擔的,無法實現馬斯克大量生產、大量出貨的長遠策略目標。因此,分別於2016年及2019年發佈的Model3及Model Y就是特斯拉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平價親民車種。在台灣,Model3定價約在150萬左右,至於Model Y近來由於市場熱賣,台灣買家想要入手恐怕還要等一等,根據美國官網的報價顯示,一輛高性能版的Model Y要價168萬,整體而言,2種車款的價格相當接近,價差約在11萬元(約4,000塊美元)。

無論是在美國或日本市場,Model3及Model Y的入門款都不過100萬新台幣出頭,對於先進國家的子民而言,這樣的價格自然是相當平易近人的,不過由於特斯拉的價格波動較為劇烈,不同時段買車價差相當大,有時漲價有時降價猶如股市,所以車主的心情也因此而起起落落,買便宜了拍手叫好,買貴了群起鼓譟,不過大趨勢是不斷的調降價格,特斯拉藉此阻絕競爭者於市場之外。

銷售量是衝起來了,不過核心產品汽車及電池是不賺錢的,即使未來特斯拉生產規模放大,恐怕只能維持損益平衡或者賺取微薄的利潤。現階段該公司靠的是進行「碳權交易」(Carbon Right)來維持營利,可惜的是,隨著各家傳統汽車大廠競相投入電動汽車的生產與銷售,這樣的光景就不可能持久,而當每一家公司都可以自行生產碳權的時候,特斯拉現有的利潤池就會快速萎縮,就不可能再靠碳權交易來創造營收,屆時勢必要有新的利潤來源,才能彌補現金流嚴重不足的現象。

汽車產業未來演化的核心:C.A.S.E
自從特斯拉在上海設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後,該公司已經有8個季度連續獲利,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特斯拉2021年第2季的財報顯示,季度銷量首次突破20萬輛的大關,營業收入增至119.58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倍,淨利潤是11.42億美元,增至11倍,營收及利潤雙雙創下季度的新高。

對於特斯拉而言,現階段短暫的成功並不代表從此就能高枕無憂,汽車產業的大變局還在初始演進的階段,隨著傳統大廠及科技巨擘的積極投資佈局,整個汽車產業的市場生態即將發生激烈的震動,新物種與舊物種殊死拚殺的大小戰役必然層出不窮,雖然目前看不出誰輸誰贏,不過產業發展的大方向與大格局似乎已經歷歷在目,發生在手機產業的軟硬虛實整合勢必在汽車產業重新上演一次,其中又以C.A.S.E:車聯網(Connectivity)、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Shared)、電動車(Electrified)這4大核心最受矚目,看起來未來發展的康莊大道已經很明確,就看誰比較能夠在研發創新及策略執行這2個議題發揮的淋漓盡致,誰就有機會扮演如同Apple在手機產業的霸主地位。

單純只會生產汽車卻不懂得軟體及服務的業者很有可能被淘汰,預估傳統硬體的利潤將大幅萎縮,新興的軟體及服務利潤將大幅增長,如果不能在自動駕駛平台、電力供應系統、共享服務這3大領域取得主導權,就很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淪為輸家。特斯拉現在最大的優勢是電池生產,其製造成本及續航能力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優勢有可能逐步縮小,最近福斯在歐洲賣得不錯的ID.4續航力已經超過400公里,雖然比起同樣是SUV的Model Y的500公里還有一段距離,不過福斯追趕的速度相當快,特斯拉已經可以聽得到背後傳來的喘息聲,再不加把勁,落後的追軍就有可能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