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鮮、綠老字號永續傳唱人情味

到唯豐肉鬆位於忠孝門市採訪拍照時,儘管不斷引導,羞澀的店員依舊肢體僵硬,神情嚴肅,讓攝影師無奈之至。倒是在一旁正在採買肉鬆,打扮時尚的女客人忍不住開口下指導棋。「妳要面帶微笑嘛! Logo 要擺前面一點啦,要讓人家覺得維豐的產品很好⋯。」此情此景看在維豐肉鬆食品執行長林詠涵眼裡,臉上露出一股感動又驕傲的神情。
林詠涵的感動是其來有自。對照昔日維豐肉鬆剛來東區開店時的慘淡經營,到今日擁有一群自願化身為品牌大使的死忠顧客,過程中的艱辛與苦心經營,在在都讓她點滴在心中。而過程之中,更見證創立半世紀的老店,如何因應商圈的轉移,離開舒適圈,走出一番新天地?如何堅持品質,數度力抗口蹄疫風暴,贏取消費者的信任?如何傳承老味道的風華,做出台北人的幸福滋味?


感情拌炒 台北滋味代名詞
如同生活美學家蔣勳在《天地有大美》書中曾說,台灣賣 的頭家都存在天長地久的經營理念。說起維豐的生意經,林詠涵細說從頭地說,「我們兩個老老闆以前住在金山,靠捕魚維生。1966 年在迪化街開始做製造批發,主要批發給上百家在台北與基隆的燒臘店。」
她口中的老老闆便是唯豐肉鬆食品的創始人江燦煌、江義行兩兄弟。當時,江家兩兄弟總是到肉品市場嚴選溫體豬肉,並堅持「三斤豬肉烘製一斤肉鬆」以及不加防腐劑、及人工色素、不染色的原則,而炒肉鬆更全憑手工,一把鍋鏟重達10 幾斤,兩兄弟從天色微微透亮光炒到夜太黑,在不斷的翻炒下,炒出老店走過半世紀的獨家秘方。讓維豐出品的肉鬆不僅香味四溢,入口後,舌間喉度感受出華麗醬汁的美,而且肉質纖維清晰可辨,獨特鮮美的品質,擄獲了老饕的心,江家兄弟為了延伸早年台灣肉鬆興起市場的趨勢,研發多種副產品如:豬肉條、豬肉角、牛肉乾、旗魚鬆、火腿等產品。1974 年再創立延平北路門市,強調現做現賣,又香又酥,入口即化,吃還想再吃,加上秉持「細水長流、一步一腳印」的口碑行銷經營模式,成為台北人情味的代名詞,讓「維豐肉鬆食品」也成為西門萬華一帶最顯著的地標。許多客人不論出國或經商,都懷念這個家鄉味,回台一定再到延平維豐店光顧。
林詠涵笑笑地舉例說:「早期長沙街都是賣家具的,那時當我們老老闆掛上維豐肉鬆的招牌時,還曾被其他鄰居取笑,覺得我們一定很快結束營業,但現在我們招牌還在掛哪裡,但其他賣家具的店家都不知道已經換了多少家了呢。」


品質第一 食品把關不妥協
七十年代北部進行電宰豬與冷凍豬肉,政府也開始宣導。但唯豐肉鬆選擇在肉品市場掛牌買進豬隻生產製造,而不採用向其他上游廠商買進,其實是提高了成本。她熟門熟路地說,好吃的肉鬆得用豬的後腿肉,現宰6個鐘頭內入滷鍋,至滷汁收乾後,一絲絲撥開,再下鍋加油炒至鬆、脆。這樣炒好的肉鬆,豬肉纖維清晰可辨,冷凍豬肉根本做不出這樣的口感。而選用溫體豬的後腿肉當原料,是維豐做出好吃肉鬆的秘訣。
她也經驗分享地指出,品質較佳的肉鬆,豬肉纖維清晰可見,純豬肉做成的肉鬆,口感香酥,若豬肉市價一斤一百元來計算,則純豬肉做成的高級肉鬆價格絕對在百元以上;反之價錢太低,則可能是劣質品。
民國86 年台灣爆發口蹄疫,消費者聞「豬」色變,但維豐生意卻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林詠涵就回憶說,當時曾有位記者對維豐肉品來源抱著存疑的態度,經常去肉品市場探查維豐是否真有掛牌競標豬隻,連續3 年後才放棄。不過,追求品質是永無止盡,維豐肉鬆也積極申請通過ISO22000:HACCP 國際品質認證,為食品安全把關,讓顧客食在安心。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1年1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