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觀點:疫情傳染時,首重解決人的問題
2020 年開春以來,全球深陷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這並非歷史上的第一次。光是21 世紀, 就曾發生2003年的SARS 疫情,衝擊全球。從鳥類而來的禽流感H5N1,也引起恐慌。WHO 預測過,若H5N1演變到人傳人,全球人類死亡人數將在200 萬到1.5 億人間。
2006 年5 月,《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就曾針對企業如何面對大規模傳染病疫情,做了一系列專題。相關內容很適合在目前這個時機參考。以下是綜合摘要整理。
首先,大規模流行的傳染病,與其他影響企業運作的威脅,有著根本的不同,而且經常不在經營者的風險規畫清單中。
多數企業的風險管理,著眼於影響企業基礎設施的局部性威脅,像是火災、暴亂、地震和颶風等。事件發生後就結束了,雖然影響可能揮之不去,但企業可開始復原,逐漸恢復正常作業。
然而,若是疾病大流行,就不是孤立事件,加上全球航空交通發達,世界上各大城市幾乎同時受到感染,無一倖免。
因此,面對像流行性傳染病的疫情,企業需要從不同的思考方向:從過去保護基礎設施的策略,轉向保護員工,以及在疫情尚未有效控制前,持續維持業務運作能力的策略。
風險管理四大做法
這項危機的因應重點之一,在於解決人的問題,像是員工教育、衛生、人員流動和疏散、病假政策和缺勤。再來就是營運問題,例如,供應鏈和分銷網路中斷,或是電力、水、電信、運輸和安全等基本服務的供給,也可能受到影響。目前許多企業尚未將傳染病這種非傳統威脅納入連續性計畫,疫情的發生,正好提醒企業必須制定一種更廣泛、更具彈性的風險管理方法,以便能更好地保護員工、維持營運。
如何做好傳染病的風險管理,《哈佛商業評論》的作者們,提供了幾項具體做法。
擬訂作戰計畫
2006 年5 月,《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就曾針對企業如何面對大規模傳染病疫情,做了一系列專題。相關內容很適合在目前這個時機參考。以下是綜合摘要整理。
首先,大規模流行的傳染病,與其他影響企業運作的威脅,有著根本的不同,而且經常不在經營者的風險規畫清單中。
多數企業的風險管理,著眼於影響企業基礎設施的局部性威脅,像是火災、暴亂、地震和颶風等。事件發生後就結束了,雖然影響可能揮之不去,但企業可開始復原,逐漸恢復正常作業。
然而,若是疾病大流行,就不是孤立事件,加上全球航空交通發達,世界上各大城市幾乎同時受到感染,無一倖免。
因此,面對像流行性傳染病的疫情,企業需要從不同的思考方向:從過去保護基礎設施的策略,轉向保護員工,以及在疫情尚未有效控制前,持續維持業務運作能力的策略。
風險管理四大做法
這項危機的因應重點之一,在於解決人的問題,像是員工教育、衛生、人員流動和疏散、病假政策和缺勤。再來就是營運問題,例如,供應鏈和分銷網路中斷,或是電力、水、電信、運輸和安全等基本服務的供給,也可能受到影響。目前許多企業尚未將傳染病這種非傳統威脅納入連續性計畫,疫情的發生,正好提醒企業必須制定一種更廣泛、更具彈性的風險管理方法,以便能更好地保護員工、維持營運。
如何做好傳染病的風險管理,《哈佛商業評論》的作者們,提供了幾項具體做法。
擬訂作戰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