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改善腋下汗臭體味 增進人際社交
接近夏秋之際天氣還是持續悶熱,戶外經常豔陽高照或空氣不流通,只要在沒有空調的地方很容易讓人汗流不止,除了頭、手、腳外,最嚴重的當屬腋下部位的排汗難以搞定。部分患者來到醫學中心求診,這些人並不是皮膚有哪些疾病,而是腋下流汗或汗臭異味造成的困擾,因個人體質殊異導致的異常排汗,即便是止汗劑也幫不上忙。這群患者尤其是以年輕族群居多,他們正值花樣年華,社交的機率頻繁,除了在意皮膚美化的狀況,也注意到體味造成的尷尬,希望改善先天的體質重新建立自信,也因此讓我們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希望可以幫助這群年輕人。
在社交場合中注重儀容不僅是基本禮貌,更是年輕人約會時的加分重點。為了討好見面的朋友或伴侶,贏得眾人的青睞,在出席社交活動前幾乎都會刻意打扮,除了服飾衣著、化妝技巧之外,本身的膚況良好與否是重點打理的項目,但依據國際多汗症學會(International Hyperhidrosis Society)臨床研究指出,一般民眾只注重外表的修飾,卻忽略了自己有其它的缺陷曝露出來,而這些隱藏的缺陷前五項排名分別是:口氣 (69%)、腋下體味 (63%)、指甲藏污 (38%)、身體汗漬 (36%) 和牙齒發黃 (31%)。看起來要確保自己遠離這些顧人怨的特徵,很多受訪者同意,腋下的汗臭異味的確是社交生活中的一大障礙,即便外表經過各種微整形修飾美化過,在對方印象中自己理想的形象還是會大打折扣。
相同的道理,套裝畢挺的打扮也是職場中門面形象的基石,因此腋下如有多汗或是異味飄散,絕對是專業形象的大忌。根據Lightspeed Research研究機構進行了一項名為「腋下多汗問題對社交生活及工作的影響」的調查,在職場和群體中若有人腋下出現明顯汗漬,93%受訪者認為會影響其形象禮節;另95%受訪者認為腋下有體味、汗臭也會產生同樣結果,且會造同事夥伴之間的不悅與尷尬。研究調查結果也顯示, 93%受訪者認為腋下出汗過多是選配服飾的一大憂慮。受訪者在夏季時每星期使用止汗產品達3次或以上的比例達52%,更有33%受訪者每星期使用超過5次。這些數據顯示,除了工作需要全心投入外,職場新人還要兼顧自己的形象打造誠屬不易,但是只要發現自身有這些狀況,就該積極的面對處理。(Survey research from Hongkong APAC Bite Global Marketing Services 2014/07)。
多汗症及腋下汗臭味的問題為民眾在社交生活及職場上帶來困擾,所幸市面上有不少解決腋下多汗和因而引起的體味問題的方法,當然不同方法有不同的治療效果和副作用,一般常見的治療方式如下:
使用止汗劑(含Aluminum chloride)或是體香劑
止汗劑可阻塞或破壞汗孔以減少汗腺分泌液;體香劑則只有除臭的效果,故止汗劑效果比體香劑好。
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 (抑制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作用)減少汗腺的分泌,效果約持續半年,需重覆注射,長期下來花費不斐。
傳統頂漿腺切除術
在腋窩腋毛區切二道5至7公分的傷口,將皮膚翻轉過來,剪除頂漿腺後,再將削薄的皮膚以壓迫固定法植回去,縫合切口。缺點是傷口長,且恢復期較長。
胸腔交感神經節阻斷術
若狐臭僅以此方式來治療,常會面臨頂漿腺體依舊存在(因此味道仍會存在),以及可能其他部位發生代償性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