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線拉皮告別垂垂臉 更要聰明避免後遺症
當皮膚隨著年紀增長而鬆垮、下垂,許多愛美人士希望恢復臉部線條,但沒有勇氣嘗試傳統拉皮手術,因此會選擇「臉部埋線」來拉提肌膚。然而,部分消費者在術後卻發生臉部不對稱、皮膚凹凸不平、線體斷裂等問題,甚至發現線體穿出皮膚表面!究竟這些問題為何會發生?又該如何解決?讓郭弘義醫師為你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何謂「臉部埋線拉皮」?
郭弘義醫師表示,傳統拉皮手術是從髮際線下刀、將肌膚剝開後,再將鬆弛的前額皮膚拉緊,並且切除多餘的皮膚,達到優異的緊緻效果。因此,愈靠近髮際線的區域拉皮效果愈好,但愈靠近鼻子的臉部中軸部分,則效果愈差,亦需要較長的恢復期。而「臉部埋線拉皮」的原理是將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線材埋入皮下筋膜層,藉以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使肌膚紋路立即往上拉提,效果可維持一年至一年半。郭弘義醫師指出,由於傳統拉皮手術在中臉部位效果較弱,而臉部埋線正好可以補強其不足之處,因此兩項手術可相互搭配,達到最完美的呈現。
✔ 台灣合法埋線材質:羽毛線、玫瑰線、鈴鐺線
目前台灣由衛生福利部核准可合法使用於拉提手術的線材有三種,分別是羽毛線、玫瑰線、詩立愛塑型線(又稱鈴鐺線),其材質、效果及適用部位如以下表格:
✔ 臉部埋線後遺症 聰明因應沒煩惱
接受臉部埋線療程後,常見臉部不對稱、皮膚凹凸不平及線體穿出等狀況,箇中原由為何?又該如何因應處理?郭弘義醫師指出,其實許多人的先天臉型原本就不是完全對稱的,假使一個人左臉下垂較嚴重,就表示左臉的脂肪量較多,若醫師在術前並未充分說明,又在兩邊臉埋入數量相同的線材,就可能導致左右拉提的效果有差異,讓消費者感覺左右臉不對稱。因此,建議消費者在術前和醫師詳細溝通,若左臉較寬,即需要較多的線材,可在右臉埋入三條、左臉可埋入五條,並在髮際線處多拉一些幅度,即可使兩邊的臉型更趨近於對稱。
而埋線後產生的肌膚凹凸不平,則和醫師技術有關。輕微的凹凸不平會在2~3週內恢復,若埋線位置太淺、或是力道拉得太緊,都可能使皮膚產生較嚴重的凹陷,此時由醫師在事後調整鬆緊度即可。
「不過,年紀也是一大關鍵!」郭弘義醫師表示,年紀輕的消費者皮層較厚,只要稍微拉提就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不容易產生凹陷問題;但年紀較大的消費者因為皮膚的膠原蛋白流失,皮層已經較薄且失去彈性,骨骼的支撐力也減弱,使得下垂情形更為嚴重,一旦使用較大的力道往上拉提,就容易產生明顯的凹陷問題,因而無法有效改善外觀。因此,建議可先接受傳統拉皮手術,再搭配中臉部位的埋線拉皮,並視情況補充脂肪、玻尿酸、微晶瓷等填充物來協助支撐,整體效果才會更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