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貓狗「肢體語言」!5個行為解析牠們的互動秘密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人以為貓狗天生不合,其實牠們只是「說不同的語言」。貓與狗在表達情緒、溝通意圖時,會用到截然不同的肢體語言,了解這些訊號,有助於飼主看懂牠們之間的互動,預防誤會與衝突 !
1. 尾巴動作:搖尾不是一律代表友善
狗狗搖尾通常是興奮、友善的表現,但貓咪則可能是在警戒甚至不悅時才大力甩尾。當狗狗靠近並熱情地搖尾,貓咪若開始甩尾、豎毛,就可能感受到壓力。這時飼主應介入分散注意,避免誤會升級成衝突。

2. 注視行為:眼神交流意義不同
對狗狗而言,直視通常是一種友好、期待互動的信號;但對貓咪來說,過度的凝視反而可能被解讀為威脅。若狗狗一直盯著貓看,貓可能會轉頭、閃避甚至嘶吼。適度的「慢眨眼」則是貓咪表示信任與放鬆的方式,這點狗狗未必能立即理解。
3. 撲向與奔跑:狗的遊戲,貓的警戒
狗狗喜歡透過奔跑、追逐等方式邀請玩耍,但這樣的動作對貓咪而言常被視為「獵捕行為」。貓若被突然撲上來,可能直接逃跑或反擊。飼主若發現狗有過度興奮的傾向,可透過牽繩或轉移注意力,幫助牠們慢慢適應彼此的節奏。
4. 翻肚行為:信任表達也有差異
狗狗翻肚多半是示好或服從的表示,這時牠們通常希望被撫摸。但貓咪翻肚則常是一種「放鬆但不一定歡迎接觸」的姿態。如果狗狗誤以為這是邀請,靠近貓咪的肚子,貓可能立刻伸爪反擊,導致兩者誤會加深。
5. 靠近與磨蹭:貓狗都在釋放訊息
貓咪會用頭或身體磨蹭物體或同伴,作為領地標記或親近表現。若貓主動靠近狗,通常代表牠對對方已有一定的接受度。狗狗若能保持冷靜、不主動回撲,雙方的互動就有可能朝正面發展。這時飼主可以輕聲稱讚狗狗的穩定反應,進一步強化牠的行為。

貓與狗雖然用不同的方式溝通,但透過細心觀察牠們的肢體語言,人類其實能成為牠們之間的橋樑。當飼主學會辨識訊號、預測行為,就能更好地協助貓狗彼此理解、相處,讓家中的和平共處不再只是美好想像。
這篇文章 看懂貓狗「肢體語言」!5個行為解析牠們的互動秘密 最早出現於 火報。
- 記者:火報 時事新聞
- 更多寵物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