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強化不對稱戰略 增加預算是因應中國擴張
外交部今天表示,面對中國外交預算逐年擴張,須爭取足夠外交資源,同時結合公私部門資源進行「不對稱外交戰略」,因此增加外交預算不僅是維繫邦交,更支撐多元外交戰略、守護國家利益與尊嚴必要條件。
聯合報報導,外交部明年度預算增加新台幣逾百億元 ,學者憂心恐為外交大撒幣。外交部下午對此表示,民國115年度主管歲出預算編列415億300萬元,較去年度305億8700萬元增加109億1600萬元。
官員說明,面對中國外交預算逐年擴張、對邦交國施壓利誘,並持續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等挑戰,外交部須爭取足夠外交資源,以維繫邦誼、深化多元合作。明年度外交預算提升,反映外交部盼透過「公私協力」整合跨部會及民間力量,推動「總合外交」和「榮邦計畫」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能見度與影響力。
官員提到,明年度外交預算占總預算1.37%,雖高於去年的1.05%,但僅恢復至110年度水準,仍低於民國98年、前總統馬英九政府任內曾達到的1.73%。對比中國25年來外交預算自57億元人民幣攀升至今年的645億元、規模暴增11倍。
官員強調,在中國運用龐大經濟規模利誘並施壓邦交國、在各種國際場域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台灣生存與發展空間的情況下,若外交資源和能量未能獲得提升,難與中國的強烈攻勢及巨大資源抗衡。
官員指出,隨著半導體外交、科技合作、網路安全、全社會防衛韌性、印太安全對話等新興議題崛起,外交經費需求更加殷切,加上疫後通膨、國際物價上漲,調增預算更顯必要。
官員表示,這一年多來,面臨南非迫台遷館以及中國在國際場域持續打壓台灣,都不乏美、日、歐等友好國家為台灣奔走發聲身影,而這些外交戰役成果,不僅來自各駐外館處長期人脈經營、決策層級運籌帷幄鏈結跨部會能量,也仰賴與民主陣營夥伴關係經營和鞏固。
官員指出,台灣無法與中國進行「金錢外交」競逐,外交預算亦受立法院嚴格監督,必須符合民眾期待,台灣需結合公私部門資源,發揮經濟、科技與產業優勢,進行「不對稱外交戰略」,外交預算增加,不只是維繫邦交關係,更是支撐多元外交戰略、守護國家利益與尊嚴的必要條件。
聯合報報導,外交部明年度預算增加新台幣逾百億元 ,學者憂心恐為外交大撒幣。外交部下午對此表示,民國115年度主管歲出預算編列415億300萬元,較去年度305億8700萬元增加109億1600萬元。
官員說明,面對中國外交預算逐年擴張、對邦交國施壓利誘,並持續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等挑戰,外交部須爭取足夠外交資源,以維繫邦誼、深化多元合作。明年度外交預算提升,反映外交部盼透過「公私協力」整合跨部會及民間力量,推動「總合外交」和「榮邦計畫」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能見度與影響力。
官員提到,明年度外交預算占總預算1.37%,雖高於去年的1.05%,但僅恢復至110年度水準,仍低於民國98年、前總統馬英九政府任內曾達到的1.73%。對比中國25年來外交預算自57億元人民幣攀升至今年的645億元、規模暴增11倍。
官員強調,在中國運用龐大經濟規模利誘並施壓邦交國、在各種國際場域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台灣生存與發展空間的情況下,若外交資源和能量未能獲得提升,難與中國的強烈攻勢及巨大資源抗衡。
官員指出,隨著半導體外交、科技合作、網路安全、全社會防衛韌性、印太安全對話等新興議題崛起,外交經費需求更加殷切,加上疫後通膨、國際物價上漲,調增預算更顯必要。
官員表示,這一年多來,面臨南非迫台遷館以及中國在國際場域持續打壓台灣,都不乏美、日、歐等友好國家為台灣奔走發聲身影,而這些外交戰役成果,不僅來自各駐外館處長期人脈經營、決策層級運籌帷幄鏈結跨部會能量,也仰賴與民主陣營夥伴關係經營和鞏固。
官員指出,台灣無法與中國進行「金錢外交」競逐,外交預算亦受立法院嚴格監督,必須符合民眾期待,台灣需結合公私部門資源,發揮經濟、科技與產業優勢,進行「不對稱外交戰略」,外交預算增加,不只是維繫邦交關係,更是支撐多元外交戰略、守護國家利益與尊嚴的必要條件。
- 記者: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9日電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