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拜會藍綠釋訊號?學者曝在野將遇這兩難

AIT拜會藍綠釋訊號?學者曝在野將遇這兩難
美國在台辦事處(AIT)日前發布處長谷立言與國民黨立委會晤照片,引熱議。(圖/AIT臉書)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在台辦事處(AIT)昨(25)日連續發布處長谷立言分別和國民黨立委、國防部長顧立雄會晤的照片,引外界熱議。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AIT這次公開強調跨黨派會談,訊號已經再明顯不過:美國不在乎台灣誰執政,美國只看結果。誰能推動國防預算,美國就和誰對話;誰擋國防預算,美國就會跟誰「好好溝通」。

翁履中提到,對執政黨來說,壓力在於必須設法與在野協商,否則預算卡關,不僅防務布局受阻,更會在國際上失信。對在野黨而言,壓力更複雜:如果選擇在國防預算上強硬,華府很容易將之解讀為「唱反調」,而若AIT的私下溝通無效,美方很快就會透過國會、智庫或媒體公開放話,讓「親中」標籤更難脫身。

翁履中指出,但在野陣營若選擇全面放行,又可能被支持者批評「對美國讓步過頭」。這種兩難,意味著在野黨其實比執政黨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來拿捏。

翁履中說,同時,台灣必須看到另一層風險:如果台灣人民感受不到國防預算是基於自身安全需求的規劃,而只覺得是「被迫買美國軍火」,那麼引發更多「疑美論」還在其次,更嚴重的是,台灣社會可能陷入一種深層的無力感:認為哪一黨的政治人物都一樣,根本守不住人民的荷包,最後乾脆對政治完全失望。這樣的後果,對民主社會的凝聚力將是巨大的負面衝擊。

翁履中提到,川普政府對盟友的要求,說白了就是國防KPI,沒有折扣的空間。台灣的選項不是「要不要提高軍費」,而是「怎麼花」:買哪些裝備、補強哪些弱點、如何確保錢花得值得。各政黨如果只是比誰喊得比較愛國,意義不大;真正能讓人民信服的,是提出清楚的戰略藍圖,讓社會相信錢是花在刀口上。

翁履中表示,總結來說,華府的壓力是現實,國防開支必然增加。但如果讓台灣人覺得這是被迫繳「保護費」,而不是自主投資安全,最終會動搖的不是美台關係,而是台灣內部對政治本身的信任。

翁履中說,一旦人民對政治失去信任,想要凝聚共識就會更困難。如果台灣內部無法有共識,不論未來面對的是台美關係,還是兩岸關係,都會因為極度的相互不信任,而更難找到能被社會接受的平衡點。這是台灣在國防預算之外,必須正視的更大挑戰。



相關新聞


公投同意票輾壓 「核廢料放這3縣市」提案達標!後續曝光


「恆春同意核三延役」是錯誤解讀?學者曝關鍵:僅16%支持


Cheap控罷團「激情對立嚇跑中間選民」引兩極反應 沈伯洋也回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