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出席「柏林安全會議」發表演說,呼籲台歐建立民主夥伴關係,共同捍衛民主與全球穩定
2025/11/20
第479號新聞稿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應邀出席今(2025)年11月19日第24屆「柏林安全會議」(Berlin Security Conference),並以「跨洲民主防衛、透過台歐合作共築韌性與創新」(The Cross-continental Defense of Democracy: Building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 through Taiwan-Europe Cooperation)為題發表專題演說。吳次長指出,面對威權主義集結與全球局勢動盪,民主國家唯有團結合作,始能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吳次長表示,新冠疫情暴露全球供應鏈脆弱,經濟民族主義與俄烏戰爭動搖國際秩序,而中國、俄羅斯、伊朗及北韓正藉機加強合作,形成威權聯盟,威脅自由貿易與民主制度。威權勢力的擴張橫跨印太與歐洲,顯示兩區域命運緊密相連。
吳次長指出,印太安全與歐洲和平不可分割。若民主國家在威權威脅前退縮,將導致「強權即公理」的局面。為維持穩定,各國應以實力建立嚇阻,並在軍事、供應鏈及社會層面培養韌性。
吳次長同時強調,台灣位居第一島鏈要衝,是區域安全的重要基石,更是全球科技供應鏈不可或缺的核心。台灣生產全球約七成半導體、九成五以上先進製程晶片,以及幾乎所有高階 AI 加速器晶片,是全球數位經濟的「穩定支柱」。台海若爆發危機,不僅將重創印太安全,更將使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斷,引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與地緣政治衝擊。
面對中國軍力快速增長,台灣國防預算將於 2026 年提升至 300 億美元,約佔 GDP 3.32%,並規劃 2030 年比照北約國家標準,達到 GDP 5%。台灣的「全社會防衛」戰略,範圍涵蓋軍事、民防、能源、通訊、資安及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均為台歐深化合作的重要方向。
吳次長肯定歐洲近年對台的高度關注,包括歐盟近期於多個場合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攸關歐洲的直接利益;部分歐洲國家的海軍艦艇已多次通過台海或至印太參與聯合演訓。而在過去4個月,包括部分歐洲國家已在印太區域內舉行逾 15 場大型軍演,顯示歐洲與印太安全正加速連結。
吳次長也指出,歐洲為台灣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而台灣過去4年在歐洲的投資總額已超過過去40年的總和,台積電在德勒斯登設廠則象徵雙方深厚互信。台歐雙方應以「信任-科技-台灣」(Triple T)策略,推動半導體、AI及通訊等產業的合作。
吳次長另提出概念如下:
一、Not-today policy(「不是今天」政策)——向任何可能挑戰區域和平的威權行為者清楚表明:今天不是挑戰自由世界的日子,表達台灣以實力維持和平的決心。
二、Every-day policy(「每日堅守」政策)——向人民傳遞希望:每一天,都是以尊嚴、自由、有目的地生活的一天。自由是我們的傳承,將其傳給下一代是我們的責任。
台歐雙方可設法共同抵禦威權勢力之認知戰、資安攻擊、經濟脅迫與混合戰威脅,並合作確保供應鏈安全與社會韌性。
最後,吳次長鄭重呼籲,前人從戰爭廢墟中重建文明,而今天,這份責任落在我們肩上。當歷史再次來到十字路口,台灣選擇捍衛民主、強化韌性,並為全球穩定做出貢獻。歐洲也必須作出選擇,忽視台灣,將削弱歐洲自身世代捍衛的安全與價值。台灣與歐洲唯有攜手合作,才能維護現狀,並共同打造一個科技服務人類、以信任建立繁榮,以及自由、民主與人權永不落日的世界。
「柏林安全會議」為歐洲重要大型安全會議之一,每年均邀集全球外交、國防及經濟等領域領袖與會,討論歐洲及全球安全議題。吳次長此行除應邀於會中發表專題演說外,並於年會專刊發表專文。本屆年會另邀我國防部代表著軍服參與分組座談,就台歐間國防研究及發展合作等議題,與各國與會智庫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成果豐碩。 (E)
- 記者:外交部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