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分享,長者的笑容:一堂最真實的長者的笑容

孩子的分享,長者的笑容:一堂最真實的長者的笑容

【創新聞記者陳光蘊 ︱新北報導/教育生活特稿】當教育不再只是停留在課本,而是走進生活、走進社區,學習便會綻放出不一樣的光。9月23日下午,竹林中學國一全體學生,以「心中有月光」為主題,將所學的 社會情緒學習(SEL) 與生活課程結合,親手製作一顆顆鳳梨酥,把祝福與愛送進大同社區長照機構(社團法人愛福家協會),在中秋佳節前夕,為長輩們帶來最溫柔的祝福。


孩子的分享,長者的笑容:一堂最真實的長者的笑容
▲竹中同學在大同日照與長輩手作一口酥。 (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教室裡的學習:SEL 的種子萌芽

在輔導課程中,周姸伶老師與黃雅玲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 SEL 的五大核心能力:

  • 自我認知:發現興趣與潛能
  • 自我管理:培養專注與耐心
  • 社交技巧:學習合作與溝通
  • 人際關係:尊重互動與包容
  • 負責任的決定:實踐付出與分享

這不僅是「概念上的理解」,而是透過討論與練習,讓孩子開始意識到:
「原來善意可以被學習,情緒也能被理解。」
這顆「心」的種子,悄悄地種在孩子們心裡。


孩子的分享,長者的笑容:一堂最真實的長者的笑容
▲教務主任李海菁主任代表學校接受感謝狀。 (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烘焙課上的延伸:把愛揉進點心裡

隨後,在家政課程中,陳千惠老師與劉麗瑩老師引導孩子們,以「心中有月光」為題,親手烘焙鳳梨酥。

過程中,有人因為餡料太黏而手忙腳亂,有人因分工不均小聲爭執,
但在不斷嘗試、協調與互助中,他們慢慢懂得 合作、體諒與包容。

當第一盤金黃色鳳梨酥出爐、甜香彌漫教室時,孩子們的眼神亮了。
那份喜悅不只是因為完成作品,而是因為:
「心意」被烤進點心裡。


孩子的分享,長者的笑容:一堂最真實的長者的笑容
▲國一孝手作一口酥。 (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社區裡的實踐:把月光送進笑容

活動當天下午,9位國一新生代表帶著老師們,走進大同日照中心。
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捧著鳳梨酥,心中有點緊張,卻更多的是期待。

在現場,他們陪伴爺爺奶奶們親手製作「一口酥」:
有人耐心解釋步驟,有人幫忙整理桌面,有人靦腆卻努力與長輩聊天。
笑聲與香氣交織,孩子們第一次發現——陪伴與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一位賴同學動情地說:

「第一次把自己做的鳳梨酥送給爺爺奶奶,看見他們笑得那麼開心,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原來分享真的能讓彼此更快樂。」

這份真誠,讓中秋的月光有了更深的意義。


孩子的分享,長者的笑容:一堂最真實的長者的笑容
▲孩子們把鳳梨酥、笑容與真心送進社區;而爺爺奶奶的笑容,則成為孩子們最珍貴的中秋禮物。 (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教育的核心:把善意化作日常

竹林中學校長盧志雄表示:

「教育不僅侷限於課本知識。這次活動透過實際的社會服務,讓孩子將 SEL 精神落實在行動中。孩子們在與長輩的互動裡深化品格教育,這正是竹林中學最重視的教育核心價值。」

教務主任李海菁主任代表學校接受感謝狀時,也深深感受到:
這份感謝,不只是屬於竹林中學,
而是屬於每一位願意用小小善意,去溫暖別人的孩子。


孩子的分享,長者的笑容:一堂最真實的長者的笑容
▲孩子們把鳳梨酥、笑容與真心送進社區;而爺爺奶奶的笑容,則成為孩子們最珍貴的中秋禮物。 (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心中有月光,生活裡才會發光

竹林中學設計了**「先學習 SEL,再實踐關懷」的教育歷程**,
讓孩子不只知道「要善良」,而是親身體驗「善良帶來的幸福感」。

那一天,孩子們把鳳梨酥、笑容與真心送進社區;
而爺爺奶奶的笑容,則成為孩子們最珍貴的中秋禮物。

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耕耘。
當孩子們從生活小處實踐善意,世界就會因這些微光而更加溫暖。

在這個月圓人團圓的時刻,竹林中學的孩子們,用鳳梨酥告訴我們:
「分享是最美的禮物,祝福是最亮的月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