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臺北戲劇獎入圍名單公布 《太陽》《我的初戀是頭鹿》領跑提名 首屆吸引73件作品、647件報名 見證臺灣劇場邁向新里程碑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籌辦,臺灣劇場界矚目的「臺北戲劇獎」,今(4月29日)公布首屆入圍名單。自2024年4月宣告啟動後,針對當年度7月至12月間於臺北市公有場館正式售票、且演出場次達三場以上的作品徵件,即吸引來自55個劇團的73件作品報名,總計647項報名件數,涵蓋57齣戲劇與16齣音樂劇,展現劇場創作的多樣性與活力。


記者會邀請漫才團體「達康.come」主持,評審團總召集人吳靜吉博士致詞表示,「今早曾詢問AI可否找到2024年下半年的臺北劇場演出,竟然只列出十條結果!表示臺灣很多演出並未收錄至大眾熟悉的網路資料裡。希望藉由臺北戲劇獎的設立,能增進臺灣當代劇場的討論跟關注。」吳博士並談到,「總召職責為會議主持,當評審團意見分歧時才會加入投票。但本次評審過程並未出現這樣的情形,顯見評審團對於入圍名單具高度共識。」最終選出18齣戲劇、8齣音樂劇,共58項入圍提名。


入圍名單由吳靜吉博士、知名演員樊光耀、連俞涵與音樂劇暨電影作曲家王希文揭曉。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與執行長王詩尹亦親臨這個重要時刻。蔡局長表示,設立戲劇獎的初衷源於自己當年《人間條件》跑龍套的經驗,在後台閒談時就有人提到希望臺灣有一個劇場相關的獎項。終於在市長的支持下,臺北市有了一個專屬於劇場,並需要評審現場觀賞演出的獎項。除了邀請業界的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外,也甄選觀眾加入看戲觀察團,吸引了百餘位對看戲有莫大熱情的觀眾報名。希望戲劇獎未來可以在觀眾與劇場界朋友的參與及指教下做得更好,成為全國的領頭羊。


戲劇類方面,四把椅子劇團《太陽》共獲6項提名,橫跨最佳戲劇、最佳導演,以及舞台、燈光、聲音、影像等劇場設計獎,為本屆入圍最多的作品。音樂劇類則由僻室 House Peace的《我的初戀是頭鹿》獲4項提名,除入圍最佳音樂劇獎外,還在男、女音樂劇演員獎項中皆有斬獲,成為音樂劇類最大贏家。

入圍作品主題多元,呈現臺灣劇場的豐富風景

「最佳戲劇獎」入圍作品題材與風格迥異,展現形式與主題上的探索。四把椅子劇團《太陽》融合科幻與社會寓言,以史詩場面描繪文明演化與權力;同黨劇團《父親母親》以布袋戲發展交織白色恐怖與身分認同;曾獲文學獎優選劇本獎的閱時《萬象園》,混合性別、政治與自我書寫,鋪陳一場青春的輓歌,這三部作品皆獲多項提名。另兩部作品挑戰劇場敘事,窮劇場《暗夜‧腹語‧鬼托邦》以雙簧與人偶對話演繹馬共歷史與殖民文化;明日和合製作所《小路決定要去遠方》則為可移動展演的親子劇,跳脫傳統鏡框舞台。這五部作品的導演許哲彬、蘇洋徵、孫宇生、高俊耀與洪千涵,亦全數入圍本屆最佳導演獎,展現導演與作品同步獲肯定的佳績。


而「最佳音樂劇獎」入圍作品,則展現臺式音樂劇的多元語彙。《SC驚釀小酒館》自2022年首演即廣獲好評,此次豪華返場版本再現人生百味與驚喜節奏;搖滾歌手伍佰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功之路:How to Be a Rock Star》,為風格強烈、充滿奇想的「非典型音樂劇」。瘋戲樂工作室《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結合金曲歌王許富凱的專輯選曲與日式酒店故事,以台語融合東洋爵士,再現不同視角的酒店文化。刺點創作工坊《誰偷走了我的字?》以童趣視角處理閱讀障礙議題,是兼具教育性與舞台魅力的親子音樂劇;《我的初戀是頭鹿》則回到高中校園,以溫柔筆觸描繪初戀與成長,是一齣輕盈動人的青春作品。


而「最佳獨立精神獎」評審團認為,此獎取決於創作是否能跳脫體制,並激發觀點與思考。本屆共入選5個作品,再拒劇團《沙拉殺人事件》聚焦底層人物的生存與反抗;陳家聲工作室《黃金人生》以台語八點檔風格演繹荒謬劇情,兼具批判與娛樂性;林靖雁的獨角戲《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消逝過》取材自身身心經驗,展現直面創傷的書寫力量,繼入圍台新藝術獎後,再獲肯定;栢優座《消失的六期生》則由許栢昂編導,直指戲曲學校制度轉型的陣痛現場;娩娩工作室與新加坡編劇合作的《上身不由己》則在信仰與性別的邊界,探索命運。


從經典到新銳,劇場演員與創作陣容各展實力

開創「國民戲劇」風潮的吳念真,以《人間條件一》入圍最佳編劇獎,作為臺灣首位三金滿貫得主,期待為其創作歷程再添一筆紀錄。金士傑曾以《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榮獲上海「白玉蘭獎」與「壹戲劇大賞」最佳主角,本屆再度以同一角色入圍最佳戲劇類男演員。該劇自2011年首演至今已歷14年,金士傑持續演出,為臺灣舞台留下深刻典範。而戲劇類女演員入圍的包括《美好如此》的姚坤君與《闖入者》的徐堰鈴,皆為劇場資歷深厚的實力派演員。


新生代亦不容小覷。出身「植劇場2」的 27 歲演員鎮萬鈞,入圍最佳音樂劇類男演員。平均年齡未滿 35 歲的兩組創作團隊「閱時」與「僻室 House Peace」也交出亮眼成績單。閱時的《萬象園》不僅入圍最佳戲劇獎,導演孫宇生、編劇王遠博、燈光設計唐敬雅與影像設計徐紹恩亦同步入圍個人獎項;僻室則以《我的初戀是頭鹿》與《天王降臨多久川》兩部作品共入圍六項,展現密集而持續的創作能量。此外,本屆亦有兩位雙料入圍者:高俊耀以《暗夜‧腹語‧鬼托邦》同時入圍導演與編劇獎,展現貫穿創作的整體視野;楊迦恩則橫跨入圍戲劇與音樂劇男演員獎,體現唱演兼具的表演能量。


入圍名單中不乏觀眾熟悉的音樂劇演員,包括周家寬、張稜、顏辰歡與康雅婷;也有多位來自流行音樂與影視領域的實力派表演者。知名歌手于子育(琇琴)與金曲歌王許富凱,以瘋戲樂工作室的《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分別入圍最佳音樂劇類男女演員獎;劇場與電視雙棲的夫妻檔王為、方宥心亦分別入圍,展現跨領域表演的豐沛實力。設計類獎項涵蓋舞台、燈光、聲音、影像與造型設計,共計13項提名,展現劇場美學幕後功臣的創作能量。舞台設計師廖音喬以兩部作品同時入圍,成為本屆技術類矚目焦點。


觀察團成員呈現劇場微型縮影

文化局指出,首屆臺北戲劇獎設立11項獎別、13個名額,總獎金達270萬元,涵蓋整體製作、個人技術、實驗精神與特別貢獻,全面肯定當代劇場的創作能量。最大亮點之一,是邀集50位專家、藝評與觀眾代表組成「看戲觀察團」參與初審。觀眾成員年齡橫跨20至50歲,來自科技、金融、教育等領域,透過這項制度創新,觀眾不僅觀戲,也成為劇場對話的一部分,為產業帶來更多元的視角與討論。


首屆頒獎典禮將於7月7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舉行,由舞台、影視雙棲演員、金鐘獎得主黃迪揚擔綱主持人。臺灣觀眾可鎖定LINE TODAY收看直播,亦可由官方YouTube頻道收看。官方網站(https://taipeitheatreawards.taipei/)與社群平台同步上線,將陸續更新完整入圍名單、評審介紹與最新資訊,更多資訊請見官方網站典禮資訊。臺北戲劇獎首屆以開放、多元與觀眾參與為核心,展現臺灣劇場產業的動能與未來想像。邀請觀眾一同倒數,迎接第一屆頒獎典禮的盛會。


頒獎典禮預告:

時間/地點:2025年7月7日(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現場頒獎與網路轉播同步進行


更多入圍名單與活動詳情,請關注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https://culture.gov.taipei

或臺北戲劇獎官方網站:https://taipeitheatreawards.taipei/

臺北戲劇獎官方社群:https://linktr.ee/taipeitheatreawards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