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篩檢率 攜手終結子宮頸癌
發稿日期:114年5月1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多項癌症相關篩檢服務,婦產科主治醫師劉承疆於門診更是積極推動子宮頸癌篩檢。他指出,國內外研究實證,大規模推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可有效降低60%至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國民健康署亦自民國84年起,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強化防癌措施,建立起堅實的防癌防線。
根據統計,30歲以上女性每三年接受一次篩檢的比率,從民國86年的35.3%提升並穩定維持在45%左右,累計至今已有約84.8%的女性曾參與過此項篩檢服務。防治成效亦反映於疾病發生與死亡數據中:30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自民國84年每十萬人22.0人,下降至民國110年的5.4人,降幅高達75%;同樣族群的子宮頸侵襲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也由每十萬人50.5人降至民國109年的15.2人,降幅達69.9%。這顯示,長期推動篩檢政策對子宮頸癌防治已有顯著成果,對守護女性健康貢獻良多。
近年來,許多衛生機構指引,為因應子宮頸癌診斷年齡有逐漸下降趨勢,建議篩檢起始年齡可提前至21或25歲。依據我國102年至111年癌症登記年報,子宮頸原位癌與侵襲性癌的診斷年齡中位數分別為42歲及57歲,然30歲以下女性每年仍有超過200人確診,約占總確診人數的5%。因此,國民健康署自今(114)年起擴大篩檢對象,提供25至29歲女性每三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此外,部分縣市也已將國中男學生納入公費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對象,以擴大群體免疫保護力,減少病毒傳播源。
劉承疆進一步說明,除傳統抹片篩檢外,國際亦逐步將HPV檢測納入子宮頸癌風險分級策略,為提升檢測多元性,國民健康署也在今年新增35、45及65歲女性於當年度可接受一次公費HPV檢測服務,與抹片檢查互為補充,提升篩檢精準度。
總體而言,台灣在子宮頸癌防治方面已有亮眼成效,但針對年輕族群的防治工作仍需加強。劉承疆再次呼籲,凡有性經驗的女性,不論年齡、是否接種過HPV疫苗,皆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守護自身健康。
- 記者:台北市政府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