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高中-復興高中德馨獎精神綿延十九載 徐愛維女士以善行引領三好典範
臺北市立復興高中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四路70號
業務及新聞聯絡:秘書室倪雅萍秘書(02)2891-4131分機101、0920-030-527
【發稿日期:114年11月20日】
【主題:復興高中德馨獎精神綿延十九載 徐愛維女士以善行引領三好典範】
【臺北報導】臺北市立復興高中自創校以來,始終重視品德教育,並於全國率先創立「德馨獎」,以期在功利導向的社會氛圍中,為學生建立正向的價值指標。德馨獎不以成績為評選標準,而是回到「做人」的核心精神,肯定學生在生活中展現的善行、孝心與公益投入,深受校內外肯定。
德馨獎的推動,要感謝長期支持的徐愛維女士。19年來,她每年捐助10名學生獎學金,從不以家境、成績作為門檻,只希望透過實際行動鼓勵學生「向善、行善、成為善的力量」,這份無私的付出,也正呼應復興高中倡導品德教育「三好精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徐愛維女士指出,德馨獎的創立源於對現代社會價值迷失的省思:當科技發達、物質充 裕,人心卻可能因競爭與功利而偏離正軌,甚至導致社會上出現「高學歷的智慧犯罪」。復興高中期望透過表揚善行的方式,補足現代社會媒體「隱善揚惡」的缺口,讓良善得以被看見、被學習。
德馨獎設立「孝心、愛心、仁心、熱心、善心、勵心、慈心」七大楷模類別,從照顧臥病家人、協助弱勢、無私奉獻到逆境奮發,各類事蹟皆可成為被看見的光亮。復興高中相信,品德的種子若能在校園萌芽,孩子未來踏入社會後,也必能以同樣的善念去回饋他人。
曾有腦性麻痺、飽受霸凌的學生黃鈺婷,在高中時獲得德馨獎後,從自卑陰影中找到自信與力量,重新看見生命的方向;這只是無數感人故事之一,德馨獎,不只是一張獎狀,更是改變人生的契機。
十九年如一日,徐愛維女士以「行善不求名、不求回報」支持復興高中品德教育,其精神深深影響著復興學子,也讓德馨獎成為校園中最溫暖且最具力量的典範,復興高中表示,未來將持續以三好精神為引領,期望讓更多學生成為「善的循環」的一部分,讓德馨的芳香持續飄散在社會每個角落。
- 記者:台北市政府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